早朝散去,李瑛率先返回含象殿。
萧嵩、张九龄等人并没有离开大明宫,而是各自稍微休整片刻,旋即与六部尚书、九寺五监的主官陆续赶往含象殿,继续探讨李泌提出的三条应对策略。
为了照顾这些老臣,李瑛命吉小庆带着一帮小太监抬来了五六张桌案并排在一起,类似于后世的会议桌。
随后,每人面前一个茶盏,每人一张圆凳,这样就不用担心会议时间太久,累的萧嵩、张九龄、李祎这几个七旬老翁腰酸背痛。
“臣等拜见圣人!”
张九龄和萧嵩、李祎三个人最先进入了含象殿,被奇怪的桌子弄得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这是要做啥?
“众卿家免礼!”
李瑛坐在正中的御案后面,一团和气的吩咐萧嵩等人落座。
几个老头这才明白,这些凳子原来是给自己准备的座位。
“哎呀……这合适否?”
萧嵩、李祎俱都为难的沉吟。
张九龄笑道:“陛下一片好心,太师与郡王就快落座吧!老朽来含象殿与圣人密谋了几次,每次俱都承蒙赐座。”
李瑛和蔼的道:“朕说合适就合适,往后非早朝的会议,诸位爱卿都可以坐着。”
“谢陛下体谅!”
萧嵩与李祎一起谢恩,按照职位依次落座。
紧接着,侍中颜杲卿、御史大夫裴宽、挂着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户部尚书李适之随后落座。
后面的礼部尚书东方睿、工部尚书韦坚、守刑部尚书萧隐之、兵部尚书李泌也依次落座。
等六部尚书落座之后,担任太府卿的魏王李琚自恃亲王身份,当仁不让的坐在了李泌旁边。
大理卿荣王李琬谦逊的让其他官员先坐,被其他人齐声拒绝:“荣王你不坐,下官怎敢坐?”
“还是让棣王先坐。”
本着长幼有序的原则,老六李琬不敢托大,力邀老四棣王李琰先坐。
李琰虽然排行老四,但出任太常卿不过四五天,对官场的规矩还有些陌生,又是初次来到含象殿参加会议,因此看起来颇为拘谨,完全不像李琚那样不拿自己当外人。
“这个,孤坐这里合适否?”
李琰笑着询问站在后面的官员。
众人纷纷道:“棣王你是太常卿,九寺之首,你与荣王谁坐皆可!”
李琚双手转动着面前的茶盏,瓮声瓮气的道:“四郎,别让了,赶紧坐,商量完了孤回衙门还有事!”
李瑛笑眯眯的观察这几个兄弟,并不急于表态。
李琰目光投向李瑛:“陛下,诸位同僚让臣坐在此处,妥否?”
“妥!”
李瑛给李琰吃了一颗定心丸,“众亲王之中,你排行第四,又是九卿之首,理应坐在上面。”
李琚闻言心中有些郁闷,合着自己的官职没李琰高?
二哥有没有搞错?
咱们从前可是三天一小筵、十天一大筵的手足兄弟,我的官职竟然不如老四高?
“谢陛下!”
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李琰这才落座,大理卿李琬紧随其后。
再向下则是守京兆尹韦陟,他的职位与九卿平级,资历又高,所以当仁不让的坐在了三位亲王的下面。
剩下的鸿胪卿夏侯功、光禄卿严挺之、宗正卿郑有为、司农卿萧衡、少府卿刘君雅、将作监大匠李让,军器监监正宋钧等人依次落座,会议正式开始。
李瑛端起茶盏呷了一口,沉声道:“诸位爱卿,在散朝的路上,朕思前想后,打算赌一把,采用长源的中策,向天下人宣称李隆基病死,诸位意下如何?”
随后,众人各抒己见,在含象殿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在李瑛看来,李隆基逃走的消息满朝文武已经知道,可以说这已经是个公开的秘密。
甚至在长安城已经传的沸沸扬扬,大街小巷的老百姓都知道李隆基逃走,去洛阳投奔武氏母子去了。
但放眼全国,整个大唐有三百六十个州,一千五百多个县,各地的百姓可没有这么快收到消息。
按照这个年代的传播速度,李隆基逃走的消息传到三千里之外的岭南,最少也有三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
到时候洛阳朝廷向全国张贴告示,利用李隆基污蔑李瑛篡位,那长安朝廷就得极其被动的做出解释。
而如果采用李泌的中策,向天下百姓宣布李隆基驾崩,为他举行葬礼,那么各地百姓就会先入为主的认为李隆基已死,洛阳朝廷再说什么也会被认为是谣言……
至于弊端,那就是倘若谣言被揭穿,天下百姓会指责李瑛不孝,在李隆基没死的情况下污蔑其驾崩,到时候可能会引来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