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傍晚时分,太阳渐渐西沉,余晖将天边染成一片橙红。此时正值酉时,朱楩早已率领着整整一千名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禁军士兵等候在了城门之外。
与此同时,另外一支由齐泰和李景隆带领的队伍也正准备启程前往青州。朱楩见到齐泰与李景隆后,便迈步上前,与他们在城门口互相寒暄起来。三人谈笑风生,聊了好一会儿,气氛颇为融洽。
过了片刻,朱楩这才转过身来,有条不紊地开始指挥自己的队伍准备出发。然而,这次出行却有些与众不同。往常,袁巧儿和柳柳两位姑娘都是英姿飒爽地骑着马与众人一同前行,但此次朱楩却特意安排了一辆极其宽敞的马车。这辆马车大到需要两匹膘肥体壮的骏马才能够拉动它缓缓前进。
原本朱楩还想着要给方孝孺也配上这样一辆舒适的马车,毕竟路途遥远,有个舒适的乘坐环境总归要好一些。可没想到方孝孺竟然毫不犹豫地一口回绝了这个提议,并态度坚决地表示必须尽快赶路,不能有丝毫耽搁。面对方孝孺如此急切的态度,朱楩虽然表面上口头上连连应承,表示一定会加快行程,但实际上从他的行动和神情之中还是可以明显感觉到一种有意拖延的意味。
从京城出发前往荆州,如果坐船的话,那此时的长江属于逆流而上的情况。因此,当出行人数较多时,通常不会优先考虑乘船这种交通方式。相反,如果想要尽快抵达目的地,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陆路。
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数据统计,如果是一支全骑兵组成的队伍采取急行军模式前进,那么仅仅只需花费十多天左右便能顺利到达目的地。然而,要是换成以步兵为主力的队伍,其正常行进速度相对较慢,完成这段旅程则大概需要耗费二十多天的时光。
此次行动中,朱楩精心挑选了一支清一色由骑兵构成的精锐部队。照理说,这样的配置应该能够大大缩短行程所需的时间。但事与愿违的是,由于袁巧儿和柳柳这两位女士所乘坐的交通工具是马车,从而导致整个队伍的行进速度受到了极大影响。实际上,这支队伍目前的移动速度跟步兵行军时相差无几。
面对如此状况,方孝孺一时之间也是束手无策。尽管他深知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但作为一名外臣,实在难以开口要求本就精于马术的岷王妃放弃舒适的马车,转而与众人一同策马奔腾来加快行进速度。毕竟这样做显得太过冒失和失礼,有悖于他长期以来所秉持的儒家学说中的礼教规范。经过反复思考权衡之后,最终方孝孺还是决定维持当前的行进速度不变。反正湘王府就在那里,不会凭空消失或者自行迁移位置。只要保持稳定前行,终究能够抵达目的地。
然而,令方孝孺倍感困惑的是,自从他们一行人从京城出发至今,已经快要十天过去了,而这位岷王妃袁巧儿竟然从未露过一面。
她始终待在马车里,甚至连面容都用半截面纱遮掩得严严实实。此前,由于心中的疑虑作祟,方孝孺曾借机前去请示,并趁机想要窥视一番。当他靠近马车时,透过车窗的缝隙,确实看到车内有人影存在,并且那名侍奉在旁的丫鬟也毫无疑问正是袁巧儿身边的大丫鬟无疑。只不过,当时的袁巧儿正蒙着面纱,无精打采地倚靠在车内,看上去精神状态极差。
据那位丫鬟所言,王妃因为感染了些许风寒,再加上连日来长时间乘坐马车奔波劳累,导致身体状况不佳,故而才会一直躲在车中静养。方孝孺听闻此言之后,虽然心中仍存几分狐疑,但也不好过多追问,只得向袁巧儿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关切之语,然后便识趣地离开了马车。
此外,还有一件事情让方孝孺感到颇为不解。要知道,无论是宫廷之中还是市井民间,都盛传岷王对其妻子宠爱有加,夫妻二人感情甚笃,简直就是如胶似漆、恩爱非常。
可是如今经过这些天的相处观察下来,尽管车内的袁巧儿身染风寒,处境略显可怜,但总体给人的感觉却是这夫妻俩之间似乎显得过于相敬如宾了一些,远不如外界传闻中的那般亲密无间。
然而,这些疑问仅仅盘旋在方孝孺的脑海之中。心想或许岷王妃确实感染了风寒,如此一来,他便不再过分纠结此事,继续踏上行程。就这样,他们又往前走了十日,已然是离着荆州府仅有三日路程。
依照朝廷精心拟定的周密计划,应当是由朱楩率领着精锐的禁军悄悄地隐匿于荆州城外,而方孝孺则手持圣旨,以巡抚使之名率先进入城中。待其成功进城之后,凭借圣上御赐的圣旨,暂且接管荆州的城防守卫之责。紧接着,再下令放行城外的禁军入城,对王府形成严密的包围圈。之所以如此行事,无非是担心稍有不慎便会惊动对方,倘若这边禁军刚刚从北门鱼贯而入,那边王府之人却已察觉风声,匆忙带领随从从南门夺路而逃。
正因如此,朱允炆所颁发的圣旨共计三份。其中一份乃是明确昭示藩王之罪责;另一份则用于下达实施逮捕之命令;至于最后的那一份,则正是赋予方孝孺临时接管城防的重要权限。这份计划可谓详尽入微、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