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城中,黄元便命人将潘璋之事在奴隶之中,大肆宣扬,千金买马骨。同时要求从奴隶中挑选一批勇壮之士。
让他们绝望的同时,还要给他们一丝希望。
黄元因为潘璋之事,已在永兴城耽搁了一日,因此当天上午,便继续东行,赶往零阳。
难得出来巡视一番,自然要趁此机会,对治下多了解。
因为此行是提前预定的,黄元到零阳之后,孟达已召集了十多位五溪蛮首领,前来迎接。
征虏军摧枯拉朽击破了澧中蛮田氏、陈氏,零阳蛮,酉阳蛮等多支蛮人,各部皆是畏惧。而孟达又在零阳榷市,又让他们获得不少好处。一众五溪蛮族首领,眼看打也打不过,归附之后,又有利可得,自然便在名义上投降了黄元。
黄元到零阳之后,便款待众人。
宴席之上,黄元送给一众首领大批礼物,包括陶瓷、丝绸等珍贵之物,众人自然满心欢喜,对待黄元,便更加亲近。
酒过三巡,黄元便和蔼地问道:“诸位精夫,今年可有难处?”
众人听得此话,纷纷吐起苦水。
今年与征虏军一番大战,内部又为了获得奴隶,大打出手,各蛮伤亡、消耗,俱是很大。往年还能靠着掳掠汉地回血,可是现在有了征虏军,他们哪还敢逞凶。
如此各族便是上层贵族,日子越发奢靡,而普通蛮人,则生活越发悲惨起来。
众人今日哭穷,也是打着少交点供奉的主意。
黄元听后,立时便说道:“诸位虽为五溪蛮族,可俱是我大汉子民。既然今年招灾,我便从作唐拨两万石粮,分给诸位,以济灾民。
大家日子俱不好过,可越是危难,越要风雨同舟。”
众人听后俱惊,一个精夫大着胆子问道:“府君给我们粮食,可是以物相换。”
黄元笑道:“既是赈灾,我自无所求。一个月之内,粮食分别运到零阳和沅陵,你们自行商量出一个配额,前来领粮。”
因为黄元要给众人粮,一众首领也是乐开了花。
不过众人多居于武陵北部,听得沅陵周边的蛮人也参与分粮,皆不愿意,可亦无可奈何,只得希望他们少分一些。
不过到底是得了好处,还是很兴奋。
宴席散后,孟达便着急地问道:“明公,两万石粮食,不是一个小数目,咱们作唐亦不富裕,如何能给这群蛮人?”
黄元笑道:“子敬,有舍才有得。昔日晋国粮荒,求救于秦国,因为之前晋国违约之事,秦人认为晋国背信弃义,不值得再次伸出援手。可百里奚却认为,应当卖粮于晋,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最终秦国粜粮于晋。
次年秦国遇灾,向晋国求粮,晋国不仅不相助,还趁虚而入,攻打秦国,失了道义。
等到秦国伐晋,晋人因受惠于秦国,无心恋战,很快兵败。
秦国泛舟于役,看似舍弃一个‘趁虚而入’的机会,却因为粜粮于晋,赢得了晋国百姓的好感,而晋国自以为抓住了战机,却失去了德行,反倒激起了众怒,失败也就不足为奇。
现在武陵郡内的蛮人是什么情况?
一众蛮族首领,为了满足私欲,不断抢夺奴隶,压制族人。普通蛮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
难道蛮族首领们看不出再压榨普通蛮人,众人就要生乱了吗?他们当然看得清。
可为何还要这么做,因为他们身后有个大汉,他们可以将所有的过错,蛮人遭受的全部苦难,尽推给我大汉。
如此一来,普通蛮人的憎恨便转移到大汉,即朝廷在荆南的官府身上。所以百余年来,五溪蛮乱,屡平不止。
每次蛮族之乱,不过是泻火而已。
所以要制蛮,便要反其道而行之。两万石粮是很多,但咱们还拿得出。
此事当有三利,其一,各蛮族之间为了争夺粮食配额,肯定相互争斗,势必仇恨更深。
其二,我准备派人带着咱们的粮,运到各族之中,宣扬汉家仁德。普通蛮人得知咱们赠粮给他们,你说他们会怎么想?
吃着咱们的粮,如何再恨咱们。蛮族首领们转移仇恨的目的便难以实现了。
其三,此番送粮,要前往各个部族,这可是一个深入了解他们的好机会。要尽可能地掌握各部族人口、地势、物产、兵备、外交等情况,才能有的放矢。”
孟达听后,方才大悟。
“明公智谋深远,吾等不及也。”
黄元看着恭谨的孟达,笑道:“子敬,你到零阳,也有一年多了吧。”
“一年零五个月。”
“当初出川的老臣,俱是扶摇直上,很多人都做到校尉,军司马。你是最早跟着我的人,待在零阳,做个县长,委屈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