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赵国成功收回幽都六郡,朝廷便决定在幽都设立一处边防大营,并屯驻了十万兵马,以增强北方边境的防御力量。
幽都大营的总兵官正是辅国公夏言的长子夏侯霸。
赵胤乾来到幽都大营,便被士兵们引导至中军帅帐,与夏侯霸会面。
夏侯霸见到赵胤乾,心中不禁一惊。他连忙起身行礼,“镇北王殿下,您怎么来了?”
赵胤乾微微一笑,道:“我刚从魏国出使归来,途经幽都,便顺道来看看破甲军的训练情况。”
夏侯霸随即自豪地汇报:“按殿下您的吩咐,大军驻扎在幽都后,我立即着手组建破甲军,日夜操练,如今他们已能熟练驾驭红衣大炮了。”
赵胤乾听后微微点头,满意地说道:“如此甚好。夏侯霸,幽都大营要抓紧备战!”
夏侯霸随即提出疑问:“殿下,您的意思是边关将有战事发生?”他稍作停顿,继续说道,“但据我所知,当前魏军正与燕军激战,他们应该无暇南下侵犯赵国啊。”
赵胤乾目光坚定,回答道:“这一次,我们的对手是燕军。”
夏侯霸疑惑道,“燕军?”
赵胤乾解释道:“本王此次出使魏国,正是商议出兵解救长安危局之事。若此战能胜,魏国将成为赵国的藩属国,并入赵国版图。”
夏侯霸听后震惊不已,惊叹道:“若能如此,赵国必将成为云顶大陆的强国!”
赵胤乾点头确认:“正是如此。我即将返回上京复命,你需提前准备粮草辎重,一旦军令下达,便可挥师北上。”
夏侯霸郑重地抱拳道:“末将遵命!”
随后,赵胤乾离开了幽都大营,踏上了返回上京的归途。
几日后,上京皇宫中一片繁忙,气氛紧张而肃穆。
乾清宫内,赵胤乾刚刚将关于长安局势的详细报告呈递给赵皇,众位百官围绕在朝堂之上,议论声此起彼伏。
“魏国虽然已显颓势,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燕军想要一举将其击溃,恐怕还需时日。”辅国公夏言皱眉道。
“若我们能及时出兵,不仅解了魏国之危,还能让魏国对赵国俯首称臣,此等良机,岂能错过?”博望侯东方曜慷慨激昂地说道。
“可出兵之事非同小可,燕军战力强横,我们得有个能征善战的将领才行。”兵部尚书韩无疾提出了疑虑。
赵皇端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众臣,最终开口道:“魏国既然愿意归顺赵国,且长安尚能坚守三月,朕意已决,出兵救魏!”
“陛下英明!”众臣齐声附和。
赵皇目光如炬,扫视着殿下众臣,问道:“那么,谁愿领兵前往?”
此言一出,原本热闹的朝堂顿时安静下来,众人纷纷低头不语,似乎都在回避这个烫手的山芋。
就在这时,五皇子赵颐政站了出来,拱手道:“父皇,儿臣推荐一人,必能克敌制胜!”
赵皇眉头一挑,好奇地问道:“哦?是何人?”
赵颐政抬起头,“启禀父皇,儿臣推荐之人,正是镇北王赵胤乾!”
他顿了顿,继续道:“镇北王昔日饮马墨海,兵临西宁,以少胜多,巧设妙计大破雁山关敌军,其用兵之才,世所罕见。此次若由他领兵,定能大破燕军,解救长安之危。”
赵皇听到赵颐政的推荐后,沉默片刻,目光在朝堂上扫过,最终定格在赵胤乾身上。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在下一个重要的决定,随后沉声道:“镇北王,朕有意命你领兵救魏,你可愿往?”
赵胤乾的心中顿时一紧,他很清楚赵颐政的意图。
这个老五心思深沉,总是能够巧妙地利用局势为自己谋取利益。
若此次他领兵救魏成功,魏国成为赵国的藩属国,赵颐政无疑会因此立下大功,甚至有可能成为太子。
而一旦战败,他赵胤乾可能将面临的是生死未卜的命运,或者即便幸存也会遭受严厉惩处。
然而,赵胤乾的目光并没有因此而退缩。
他清楚,燕军若攻破长安,赵国的北部边疆将不再安宁,魏国一旦沦陷,燕军便可长驱直入,对赵国构成巨大威胁。
在权衡利弊之后,他选择了挺身而出,为赵国的大局着想。
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内心的波动,然后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赵皇,道:“父皇,儿臣愿意领兵前往救魏!”
赵皇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
他微微点头,道:“老九啊,你每次都能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为赵国分忧解难。朕绝对不会忘记你的功劳。”
赵胤乾微微一笑,道:“精忠报国,这都是儿臣应该做的。”
赵皇点了点头,目光中充满了信任和期待,“好!好一个精忠报国!朕就封你为征北大将军,这次出征,朕将幽都大营的十万兵马交由你调遣,望你能够不负朕望。”
赵胤乾接过洪公公递过来的虎符,紧紧握在手中,“父皇放心,儿臣定不辱命,不破敌军,势不还师!”
夜幕降临,镇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