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快速将房间地上的那两个模具打开,从里面刨出已经冷却、凝固的玻璃,一片凹镜,一片凸镜赫然展示在眼前。
杨林拿着这两片镜子,在阳光下寻找焦点,测量出相应的距离。接着,他在地面上进行了一番计算,迅速确定了制作望远镜所需的物镜和目镜之间的理想距离。他要做的是望远镜,所以需要计算出物镜和目镜的长度。
随后,他挑选了一根较粗的竹子和一根较细的竹子,根据计算结果截取了相应长度的竹段。他将凸镜安装在粗竹筒中,凹镜则安装在细竹筒内。
完成安装后,杨林将细竹筒嵌入粗竹筒,通过调整细竹筒的位置来改变凹凸镜之间的距离,以此来优化成像的清晰度。经过一番调整,一个简易的望远镜便制作完成了。
杨林拿着新制成的望远镜,走出工作间,向房顶的屋檐角落望去。
尽管玻璃的纯度和透明度影响了成像的清晰度,使得视野略显模糊,但这并不妨碍他进行观察和判断。对于这个自制的望远镜,杨林已感到非常满意。
此时,李云裳刚好从材料间走出,看到杨林手持竹筒正朝房顶张望,便好奇地跑过来,站在他身边,也向房顶望去。除了蓝天和屋檐上的瓦片,她并未发现什么特别之处,于是好奇地问:“房顶上有什么?你在看什么呢?”
杨林带着一丝神秘的微笑,将手中的竹筒递给李云裳:“你用这个看看。”
李云裳接过竹筒,眯起一只眼睛往里瞧,却只看到一片模糊:“这里面什么也看不见啊。”
杨林笑着指导她:“你要操作移动这个目镜才可以。”说着,他站到李云裳身后,一手扶住她的左手,稳定物镜,另一手引导她的右手,缓缓移动目镜,调整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
随着距离的调整,李云裳突然惊喜地发现视野变得清晰起来,仿佛房顶近在咫尺:“哇,现在看得好清楚,感觉房顶就在我眼前一样!”她惊叹道。
听到李云裳的惊叹,小红和李云曦都好奇地跑到工作间门口,争先恐后地想要一探究竟。
李云裳将望远镜递给了小红,小红看了之后,同样感到惊奇:“相公,这是什么宝贝,这么神奇?”
杨林笑着解释:“这叫望远镜,能让你看到远处的景物,就像我们有了千里眼一样。”
虽然他知道这个望远镜不可能真的看到千里之外,但在开阔地带看十里远的地方还是没问题的。
李云曦听了也跃跃欲试,急切地说:“让我也看看!”
小红把望远镜递给了李云曦,她看了之后也不禁惊叹,问杨林:“姐夫,你是特意为我们做的吗?”
杨林笑着打趣道:“你长得美,想的更美。”说完,他从李云曦手中拿回望远镜,继续说道:“这是为了给咱们村口的队伍配备的。”
听到这话,大家都有些失望,仿佛气球被扎破了一样,纷纷叹气。杨林见状,故意逗她们说:“如果两位夫人喜欢,我改天可以再做一个。至于小妹嘛,就免了。”
大家听后都笑了起来,李云曦也装作不在意地说道:“我才不稀罕呢。”
……
杨林带着他的新发明——望远镜向村口的营房走去。
阳光正烈,午时的阳光洒满大地,早上锻炼归来后,正值休息时间。他远远地就看到杨武和副队长贺明站在村口,似乎在交流着什么。
自从赵三来到杨家庄后,杨武一有空就会去找赵三聊天,或是一起去练兵,杨林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知道杨武和赵三有过一段军旅生活,过命的交情,两人自然话题多一点。
而这段时间,赵三被杨林派去配合马县令剿匪,杨武一有空,也只能找副队长贺明了。
当杨林走近时,两人都热情地向他打招呼。杨林将手中的望远镜递给他们,解释道:“这是我自制的单筒望远镜,对于站岗放哨的兄弟们来说,这是个好帮手。”
杨林之所以做这望远镜,目的就是为了加强杨家庄的防御。
他意识到,由于敌人隐藏在暗处,而自己的巡逻兵却在明处,这种敌暗我明的局面让他们容易暴露破绽。
自从李云曦来到村里,杨林的心中总是有些不安,他希望通过望远镜来增加暗哨,提高杨家庄的安全性。
杨武和贺明两人望着望远镜,一头的雾水,显然对使用方法不太熟悉,贺明挠着头,笑问道:“公子,这望远镜怎么用?”
杨林耐心地向他们演示了望远镜的使用方法。两人试用后,都对这个新奇的发明赞不绝口。贺明兴奋地说:“有了这个宝贝,我们的防护范围不仅能覆盖杨家庄周边,还能轻松监控到十里之外的区域!”
杨林叮嘱道:“除了现有的保护措施,我们还需要增加暗哨,并且把这个望远镜配备给暗哨使用。”
贺明点头表示理解,立刻向营房走去,准备按照杨林的指示行动。
杨林心中有着更多的计划,虽然一个望远镜的作用有限,但如果能制造多个,并培训人员使用手语,那么他的信息传递和监控范围将远不止几十里。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