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想要做什么?”鲁肃这样的动作自然引起了袁绍和曹操的注意。
“从情报上看,鲁肃的兵力不足,甚至连我们的一半都没有,如果他渡过黄河,深入冀州,恐怕连一半的人都没有办法逃回去。”作为一个沙场的老人,曹操也看出了鲁肃行动的奇怪之处。
“谋略并不能每一次都弥补兵力的差距,”郭嘉说道,“用兵靠的是正,而奇只能作为辅助,将全部希望寄托于奇这件事情上是一个愚者的行为。”
郭嘉的话语自然得到了袁绍和曹操的赞同,他们怎么也弄不明白,鲁肃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但是他们知道,他们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只要黎阳城没有被攻破,冀州的安全就有所保障。
于是,曹操和袁绍派出了大量的探马,防止鲁肃虚晃一枪,在其他地点渡过黄河。又严令淳于琼加强黎阳的守备,以避免鲁肃的偷袭。
在袁绍和曹操的严阵以待的情况下,鲁肃什么战果都没有取得,更为准确的说,鲁肃什么都没有做到,他的军队甚至没有渡过黄河。
鲁肃的第一次渡河行动就这样雷声大雨点小的结束了。
在“击退”了鲁肃之后,曹操和袁绍两个人更为的疑惑了,鲁肃这样的行为在他们的眼中完全不可理喻。
“或许鲁肃是在麻痹我们。”曹操对袁绍说道,“他真正的目标依然是我们,所以他才采用这样的办法来使得我们麻痹,等着我们放松警惕的时候,才是他进攻冀州的时机。”
袁绍说道:“你说的对,当年司马错担任左更,率军夺取魏国的轵地的时候采用的就是这样的策略,他频繁的调动军队,等魏国的军队对他的军队调动习以为常的时候,他才突然发动进攻,一举击败了魏国。”
尽管鲁肃的进攻被“击退”了,但是袁绍和曹操依然没有懈怠,随时准备着防御鲁肃的进攻。
他们的动作自然落在了李傕等人的眼中,李傕担忧的对鲁肃说道:“袁绍和曹操的防备心理依然很重,恐怕我们偷袭黎阳的策略难以奏效。”
鲁肃却笑着回答说:“袁绍和曹操都是一时的人杰,并非那些愚昧而无知之徒,我从来就没有指望过能够用那些粗浅的计策来达成我的目的。”
李傕听到鲁肃的话语有些意外,因为他从一开始就知道鲁肃的目的就是黎阳。
鲁肃对李傕说道:“对于袁绍和曹操这样智慧之士,你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徐徐图之,方能够达成自己的目的。”
接下来鲁肃开始了自己接下来的行动。
他再一次准备“渡过”黄河,和第一次一样,他这一次的攻击行动自然也无疾而终。
这不仅加深了袁绍和曹操对于鲁肃想要偷袭黎阳的印象,他们更是加强戒备。
鲁肃这样的行为这一次还受到了不少部下的质疑,他们觉得鲁肃这样的行为在白白的耗费粮草,甚至有不少人找到了李肃,希望他能够去和鲁肃聊一聊。
对于这样的情况,李肃对那些部下说道:“你们愿意相信我吗?我可以率领你们打仗吗?”
听到李肃的话语,那些部下纷纷表示,他们愿意相信李肃。
对此,李肃对他们认真的说道:“你们愿意相信我带军的水平,那你们肯定酒喝多了,即使我自己也不愿意相信自己带军的水准,我带兵的能力绝对会辜负你们的信任。但是你们可以相信我看人的眼光,我愿意相信鲁子敬。更何况鲁子敬是秦王授予他权力的,你们更要相信秦王的眼光。”
于是,鲁肃的军队才得以安定。
当鲁肃第三次想要“渡过”黄河的时候,袁绍收到了一封信,一封来自陈琳的信件,这封信代表着冀州、青州、幽州等大族的意见,不管这些大族是支持袁绍的,还是支持曹操的。
书信上说:
作为一军的统帅,应尽力在前线作战,想着如何击破逆贼,保住四州的安定。而作为参谋议者,则应尽心在后方辅佐,内外相应,最后才能成功。
我因为您对于我的信任,在后方掌管着四州的重要事务,地位亲近,职责重大。因此,我愿竭尽愚诚,以效微薄之力。
现在我在我管辖下听到了一些话语,我个人觉得有些重要,所以写在书信之中告知于您。
冀青幽并四州之地,自陛下崩殂以来,至今日之局势,已有诸多变化。四州的各级官员,为政务操劳,安抚百姓,平定地方;士兵们则忙于修理器械、加固城池,或是加强防守,或是讨伐逆贼。大量的金帛粮食,都用于赏赐那些勇猛的士兵,安抚那些阵亡士兵的亲人。
而拿着兵器的士卒,四处侵扰掠夺地方,骚扰民众;农夫耕田、农妇织布,携带着幼小的儿童,跟在军队后面送粮。虽然和逆贼的战斗中时有小胜,但所得到的不足以补偿所耗费的军资。更有惨重的失败,需要征收额外的赋税来补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