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王曹林的府邸,坐落在信都城的心脏地带,古朴而庄重,仿佛一座历史的丰碑,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
府邸的客厅内,烛光摇曳,映照出一幕紧张而凝重的场景。曹林端坐于主位之上,面容沉稳,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毅与不屈。
两旁,军师贾访与守将华表并肩而立,身后则是校尉们挺拔的身影,如同一堵坚不可摧的墙,守护着这片领地。
夜风轻轻吹拂,带着一丝凉意,却也吹不散厅内的紧张气氛。华表的声音在静谧中响起,如同一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他将诸葛亮派人传达的和谈意愿,一字一句地告知了众人,言语间透露出一种难以掩饰的疑虑。
众人闻言,低声议论,如同秋日的虫鸣,虽细碎却连绵不断。
曹林的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最终定格在军师贾访的身上,轻声问道:“军师,诸葛亮这是何意?”他的声音虽轻,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贾访略作沉吟,眉头紧锁,仿佛在思考一个深奥的谜题。
片刻之后,他缓缓开口:“殿下,诸葛亮兵临城下,先用劝降书瓦解我军的军心,后又派人劝我们与他和谈。须知,城下之盟,对我方极为不利,此乃兵家大忌。”他的言辞恳切,语气中透露出一种对局势的深刻洞察。
众将闻言,纷纷颔首表示赞同,目光中闪烁着对军师的敬佩与信任。
然而,华表却拱手道:“殿下,军师所言在理,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我们誓不投降,一旦诸葛亮恼羞成怒,强攻信都城,我们这五万老弱残兵,又能守得住吗?”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与忧虑,仿佛是在提醒众人,现实的残酷与无情。
众将闻言,均摇头叹息,仿佛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命运而哀叹。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不安与恐惧。
然而,曹林却并未被这种情绪所左右,他的目光中闪烁着一种决绝与坚定。
“军师,”曹林的声音在厅内回荡,“为今之计,我们不得不答应诸葛亮和谈的要求,但我们也要提出条件,要诸葛亮亲自进城与本王和谈。如果诸葛亮答应,我们在府内外埋伏重兵,待其进府后,我们以摔杯为号,本王一摔杯,伏兵杀出,务必生擒诸葛亮。”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与霸气。
贾访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他点头赞同道:“没错,一旦诸葛亮在我们手上,以他为人质,不愁汉军不退兵。”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对胜利的渴望与自信。
华表也接过话头道:“此计甚妙,既能解眼前之危,又能重创汉军士气。”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对军师的敬佩与对胜利的期待。
众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在前方闪耀。沛王曹林面露喜色,他知道,这将是他们反击的开始。
于是,他按照军师的计谋行事,派军师贾访为使者,出使汉营,洽谈请诸葛亮入城与沛王和谈事宜。
同时,他也派华表在府内外埋伏重兵,伺机抓捕诸葛亮。
贾访领命而去,他的身影在夜色中渐行渐远,仿佛一只即将展翅高飞的雄鹰。他带着沛王的希望与期待,来到了汉营之中。
与诸葛亮相见之时,双方行礼毕,诸葛亮轻轻一挥羽扇,示意贾访在客位坐下,并令人上茶。
贾访拱手道谢后,微笑着道:“诸葛丞相,我主沛王同意与您和谈,但有一个不情之请。”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忐忑与不安,生怕诸葛亮一口回绝。
诸葛亮闻言,羽扇轻摇,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他笑道:“哦?不妨说说看,什么不情之请?”他的声音温和而坚定,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贾访内心有些忐忑地道:“沛王请丞相去他府内详谈,不知丞相是否愿意?”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试探与期待。
诸葛亮闻言,立即明白了沛王的心意。他心中暗笑:想给我来这一套,你还嫩了点。我正好可以将计就计,看是你沛王中计,还是我诸葛亮中计?
打定主意后,他笑道:“沛王既然诚心相邀,我孔明岂有不愿意之理?烦请你立即回去禀报沛王,本相愿意前往,绝无丝毫犹豫。”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从容与自信,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贾访闻言,心中暗喜。他知道,只要诸葛亮进了沛王的府中,到时就不是他诸葛亮说了算的了。
与诸葛亮约好次日巳时打开西城门,请诸葛亮入城后,贾访高高兴兴地辞别诸葛亮,回到了信都城内,来见沛王曹林。
沛王曹林和华表得知诸葛亮满口答应下来后,心中大喜。他们知道,这将是他们反击的绝佳机会。
于是,他们依计行事,不但在府内外埋伏了重兵,而且在城内也布置了伏兵,誓要生擒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