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赵佶的丧仪落幕之后,朝堂内外风云突变,各股势力悄然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沉寂的北宋铁骑,仿佛一夜之间被赋予了神力,以雷霆万钧之势,连续对西夏与吐蕃的军队发起了突袭。它们不仅成功地将那些企图侵犯中原的异族之师驱逐出境,更是乘胜追击,侵占了西夏与吐蕃大片疆土,成就了一段辉煌战绩。
在这股不可阻挡的攻势下,北宋军队势如破竹,将西夏的军队步步紧逼,直至他们狼狈逃窜至长城之外。自那之后,汉家儿郎的足迹,再次踏上了这片阔别数百年的土地,书写着新的篇章,仿佛历史在这一刻,被重新书写。
岳飞,这位即将引领对西夏战役的英勇将领,矗立于斑驳的长城之巅,目光穿越了时间的沧桑,定格在辽阔无垠的北方草原。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铠甲上,映照出内心那份难以平息的豪情壮志,仿佛每一缕光芒都在诉说着他对胜利的渴望与对和平的向往。
他缓缓转身,对紧随其后的书记官吩咐道:“请代我传达军令,务必确保每位将士严于律己,不得对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一名百姓造成丝毫侵扰,无论他们是汉族还是其他民族的兄弟姐妹,皆应平等相待,以仁义之师的形象示人。再者,烦请起草一份奏报,告知朝廷我们已顺利跨越长城防线,询问下一步的战略意图,是否继续深入,追击敌寇。”
此时,韩世忠正率领铁骑,紧追不舍着溃逃的吐蕃军,其足迹已延伸至吐蕃境内的积石山。即便时令已至盛夏,这巍峨山巅依旧留存着冬日未尽的残雪,银装素裹,映照着炎炎夏日的独特景致。
韩世忠手持一柄由李家军慷慨赠予的望远镜,眼神锐利如鹰,对身旁副将轻笑道:“这李家军的物件,着实不凡,遥距之下,竟能将敌境一览无余,仿若触手可及。你瞧,那吐蕃首领面上的惊慌之色,清晰可辨,犹如近在咫尺。”言罢,他目光一凛,语气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断,“传我将令,大军即刻从侧翼迂回包抄,务必全歼此敌,勿使一人漏网。”
随着命令的下达,战鼓雷动,马蹄声碎,一场精心策划的围歼行动悄然铺开,在这雪山之巅,书写着又一幕英雄史诗。
不仅如此,北宋的铁骑竟似被一股无形的力量驱使,四面出击,尤以京兆府为起点,锐不可当地向北推进,直击金国驻军的心脏地带。短短两个月间,平阳府与太原府的城楼上,北宋的旗帜高高飘扬,宣告着金军的节节败退,战局之变幻莫测,令人叹为观止。
自赵恒自汤阴古城凯旋而归,李家军的船队便如同一条条穿梭于碧波之上的银色巨龙,源源不断地将丰厚的军备物资输送至北宋大军之中。
那些物资,不仅是战争的血脉,更是胜利的预兆——螺纹钢锻造的长枪,闪烁着寒光,锋利无比;钢制大刀,沉甸甸地握在勇士手中,仿佛能劈开一切阻碍;还有那轻巧而坚固的钢甲,宛如第二层肌肤,守护着每一位战士的安危。
正是这些精良的装备,如同为北宋军队插上了翅膀,让他们的战斗力飙升,对其他势力而言,无疑是泰山压顶,难以抗衡。
一名身着文士长袍的官员,面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之色,轻步上前,对着端坐于龙椅之上的赵恒躬身禀报道:“陛下,前线捷报频传,犹如春风拂面,令人振奋不已。岳飞将军英勇无敌,已率部攻克长城,立下赫赫战功;而韩世忠将军亦是势如破竹,兵锋直指积石山,战绩斐然。两位将军特来询问陛下圣意,是否继续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赵恒闻言,心中自是豪情万丈,欲要挥师北上,一统天下。然而,他深知兵法之道,在于稳扎稳打,不可贪功冒进。于是,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沉稳与深思熟虑:“传朕旨意,命岳飞、韩世忠两位将军即刻原地休整,养精蓄锐。同时,着兵部即刻着手,加大对前线的物资补给,务必确保我军将士粮草充足,装备精良,以逸待劳,为日后的决战做好万全准备。”
言罢,赵恒的目光穿透了金碧辉煌的宫殿,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战场上,我大宋铁骑横扫千军,所向披靡的壮阔景象。他深知,一时的胜负不过浮云,唯有深思熟虑,方能成就千秋伟业。
万汉中重返草原后,将那些历经艰辛带回的兵器与物资悉数分发给蒙古各部族,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军备。那咋首领,凭借自己在草原上多年累积的威望,一声号令,竟聚拢了蒙古草原上三十五个部落的精锐,五万蒙古铁骑,如乌云压境,蓄势待发。
那咋跨坐在雄壮的蒙古马上,目光如炬,缓缓穿梭于整装待发的骑兵队伍之间,他的声音浑厚有力,回荡在辽阔的草原上:“蒙古的勇士们,你们的心中,是否还铭记着金人曾给予的屈辱与压迫?”
“铭记于心!”回应之声,如同雷鸣,震颤天际。
那咋目光更加坚定,语气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绝:“今日,是时候让我们将这份沉重的痛苦,百倍千倍地偿还给金人。你们,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