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皇帝扶起的韩愈只觉得自己总算是熬出头了,这种从未有过的被重视的感觉,让他觉得自己多年来在科举上受的苦,全都值得了!
瞬间,泪水决堤。看得唐德帝更加愧疚了......
【这一年的12月,韩愈被贬为远离朝堂的阳山县令。初入仕途便遭遇了来自官场的打击,这位不为同僚所容的年轻人,在接下来的10年里被一贬再贬。报国无门的韩愈得到了名相裴度的同情。4年后,他跟随裴度平定了淮西的叛乱,韩愈的名字也因此响彻长安】
【然而,他却注定陷入一场时代的风波。元和14年正月,长安城掀起了一场信佛狂潮,这一年韩愈已经52岁了,他不顾生死也要劝谏皇帝供奉佛骨,这个行为让唐宪宗龙颜大怒,放言要用极刑处死韩愈!】
刚刚第一次科举落榜的韩愈看到这里的时候整个人已经麻得不能再麻了,直感叹自己的命运为何如此曲折!年幼时失去双亲,年少时失去哥嫂,好不容易走进仕途,却也困难重重,难道自己真的不合适当官吗?
此时的韩愈还是想得太悲观了,如果他知道苏轼被贬的经历,心里一定就平衡了。
【在宰相裴度等人的极力劝谏下,韩愈被免去死刑,贬为潮州刺史。两年后,镇州发生兵变,节度使也被杀害,朝中官员听闻此事后根本无人敢前往平乱。此时已经54岁的韩愈站了出来,这个饱经风雨的瘦弱文官只身踏上了平乱之途】
【他刚到镇州便被兵变的将士团团围住,但他却丝毫不惧刀剑的恐吓,大义凛然的呵斥他们。在他的呵斥声中,这场兵变得以雪融消散。平定兵变后,回到长安的韩愈此时的身体已经难以支撑繁杂的政务了,在继续为大唐劳碌了3年后,他彻底病倒了】
【公元824年的冬天,韩愈在靖安里的家中逝世,终年57岁。3岁成孤、6岁落榜、25岁考中进士、34岁步入仕途、52岁谏迎佛骨、54岁出使镇州、57岁病逝长安,韩愈一生都在践行自己心中的大道,饱经风雨而坚定不悔。如今斯人已去,但精神不朽!】
关于韩愈功绩的视频已经结束,众人看得泪目不已,同情韩愈的遭遇的同时,不免与自己做对比。
只见一个面容清瘦的年轻书生,眼眶泛红,叹道:“韩公一生,未得多少亲缘之暖,幼年便没了父亲,兄嫂抚养,成长之路何等孤寒。我也是亲情寡淡之人,最能体会那种孤寂无助。我家中父母,重利轻情,自幼我便如那无根浮萍,在宅门大院之中,受尽冷眼与漠视。”
旁边一位中年文士亦点头,手握酒盏,声音低沉:“韩公三试吏部不成,又逢科场之变,困于宦海风波,屡遭贬谪。想他一心报国,却被奸佞所阻,被流放到那偏远之地。我虽不及韩公之才,然在官场之中,亦被同袍倾轧,上司刁难,只觉心灰意冷。每念及韩公境遇,便觉自身之苦仿若也添了几分。”
听到身边陌生人的倾诉,众人皆默默不语,唯有篝火噼里啪啦作响,似在诉说着对韩愈的同情,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悲叹。
【那么韩愈为什么能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呢?一是因为他提倡的古文运动,当时骈文盛行,形式浮华空洞。韩愈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散文传统,提倡质朴畅达文风,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其革新主张对后世文学尤其是散文发展影响深远。他提出“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写作理论,为散文创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对后世文人产生了积极影响】
【其次是因为他的文学成就十分卓越,涵盖赋、诗、论、赞、书、说、传、记、序、哀辞、祭文、碑志、表、杂文等多种体裁,有谈学习态度和方法的《师说》,有抒发怀才不遇之情的《马说》,还有感慨人生无常的《祭十二郎文》等。这样一位能写能说、做官仁爱、敢于怼皇帝的诗人,你爱了吗?】
(韩愈,字退字,这几个字的含金量有多高谁能理解?)
(他那篇无奈的《祭十二郎文》看哭我了,真的悲戚又无奈)
(裴度,很多大文豪的救命恩人)
裴度欢呼雀跃,我竟以此种方式出名吗?也算不负我这些年的奔走了。
(同意楼上,千里马韩愈也算是遇见了他的伯乐了)
(现代人连同事和领导都不敢得罪,韩愈却敢去得罪他的顶头上司:皇帝。这种勇气真没几个人能做到)
(就算你再厉害我也还是恨你!你知不知道我背你的文章头都快要被秃了!)
(《师说》背不完啊!根本背不完!)
视频里,关于韩愈的作品犹如昙花一般一朵接着一朵的绽放,也牵系着天幕下所有人的心。欣赏完韩愈的作品,众人对这位命运坎坷的官员有的不再只是同情,还有无限的仰望和敬意。
这一刻,韩愈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释怀,仿佛一生的艰辛和委屈都在这一刻得到了慰藉。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