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驾回銮之后的这些时日,李承乾将过往那些因埋首国事而被疏忽的事情逐一拾起,故而将大半的时光都倾注在了陪伴苏芷与孩子们身旁。
之前的的他,心忧社稷,整个人沉浸于朝堂政务之中,晨钟暮鼓里尽是忙碌的身影,审阅奏章、接见朝臣、筹划国事……
如此种种,使得他无暇顾及家庭,对苏芷和孩子的关怀实在是太少太少,以至于许多个夜晚,当他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后宫,瞧见苏芷那欲言又止的神情,愧疚之感便如潮水般在心头翻涌不息。
苏芷对他很好,哪怕她现在是皇后了,很多小细节都是苏芷自己亲手弄的。
生活上几乎是无微不至的照料,晚上睡觉的时候,苏芷会一直夸他,让他缓解了很多的压力。
可他的精力,却没办法都放在苏芷身上。
幸而当下之大唐,在君臣的齐心协力、百姓的勤劳奋进下,呈现出蓬勃发展之态势,一片繁荣景象。
遥想当年初登大宝之际,他雄心壮志立下的五年计划目标,如今竟已超额达成。
目之所及,大唐的百姓们衣食无忧,街头巷尾充盈着欢声笑语,集市之上货物琳琅满目,百姓们安居乐业。
以前的饥寒交迫已成为历史的尘埃。
那新开拓的岭东道与辽东道,李承乾不敢有丝毫懈怠,即刻责令内阁紧锣密鼓的筹备设立州县之事,又从众多才俊中精挑细选,派遣清正廉洁,才能出众的官员前往治理,期望这些新附之地能迅速融入大唐的怀抱,共享盛世繁华。
李承乾的目光并未仅仅停留在这表面的繁荣之上,一个国家若要长久昌盛,必须着眼于长远,着力于根本。
当下,整个大唐最为紧迫之事已悄然转变,重中之重乃是全力提升大唐百姓的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与学习水平。
这与国家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紧密相连,息息相关。
他心中已经勾勒出一幅科举改革的蓝图,那便是摒弃以往那些过于注重诗词歌赋、经史子集的传统内容,转而全部更替为实用性知识。
为官者若连五谷都难以分清,对农事耕种一窍不通,又怎能体会百姓劳作之艰辛?
又何谈引领百姓精耕细作、发家致富呢?
除了这些,李承乾还谋划着一场影响更为深远的变革——思想变革。
这件事他每天都在想,但每次都不是好时候。至少现在不行。
他要把老师的思想,在大唐传播。
而这种想法,一旦传播,最大的受害者就是皇帝本人。
所以,还不是时候,手中的权力,还需要做很多的事情。
一个国家若无坚实的思想根基作为支撑,即便大唐如今武力强盛、经济繁荣,那也不过是空中楼阁,看似华美却根基不稳,难以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他等着李世民从西域归来,到时候,疆土先确定下来,他就可以尝试着慢慢推动这场思想领域的深刻变革,为大唐筑牢根基。
前些日子各国使臣纷纷前来,言辞恳切地欲为他奉上尊号,以表敬仰之意。
李承乾默默留意到其中不少来自西域诸国。
他的心中也有些恶趣味,没有把大军去西域的事情和他们明说。
这些使臣回去之后,也不知道能否及时劝说他们的国主心悦诚服地归顺大唐。
西域之地局势错综复杂,倘若他们回去得迟了,待到大唐的铁骑踏破西域的山河,或许那些使者一回去,就会发现国家都没了。
……
长安城朱雀大街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李承乾身着一袭黑色锦袍,头戴玉冠,牵着苏芷的手漫步于街头。
苏芷今日身着一袭淡紫色的罗裙,裙袂飘飘,腰间系着一条翠绿色的丝带,更衬得她身姿婀娜,面容娇艳。
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而满足的笑容,明媚动人。
李承乾的目光温柔地落在苏芷身上,心中有些愧疚与疼惜,暗暗发誓日后定要多抽时间陪伴于她。
人群之中,锦衣卫指挥使张显怀带领着一众手下,神色警惕地隐匿其中。
他们身着便装,眼神紧紧的看着陛下和皇后,不敢有丝毫懈怠。
尽管李承乾此前已经和颜悦色地对张显怀说道:“显怀,无需担忧,在这长安城中,百姓安居乐业,对朝廷忠心耿耿,我们不会有任何危险,你要相信百姓。”
但是多年的护卫职责让张显怀养成了谨慎小心的性格,他始终放心不下,李承乾见状,也只得无奈地摇摇头,由他去了。
说起来,李承乾与苏芷成婚数载,虽已育有两个孩子,可夫妻二人真正相处相伴、享受甜蜜时光的日子实在是少之又少。
此番携手出游,竟让李承乾莫名生出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