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宛城军只是一阵便败了?”
“是的,太师。”
“即使遭如此大败,陛下也没有要换掉董游的意思?”
“是。陛下派出五万禁军支援宛军,这局势五万禁军由原兵部尚书李严统率。不过陛下的意思是让李严将军到了宛城之后听董游调遣。”
“让李严听董游的?那董游是什么水平?这不是将我大魏囯运交在一个不善兵事的人手上嘛。稍有不慎,连这五万禁军也要折损掉。”
“陛下旨意已下,五万禁军也已开拔,已无法更改。”
“陛下为何不调我前往宛城?要是我去宛城,完全可抵挡得住赵静鹏,甚至反攻入南郡,彻底解决掉南郡之患。”
“可能陛下是担心江南的孙逆趁机北上跨江来吧?”
方御守却不再说话,他心中已经有了猜测。他虽然知道洪复帝作为一个帝王,如此决定并没有什么错,可依旧有些无奈。他一心为国,却依旧被洪复帝所忌惮,况且他还是当初强力拥护洪复帝登上皇位的。
无奈之下,方御守只能继续在徐淮寿郢之地准备力量,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不利局面。
叶楚枫在北境知道南郡王叛乱的消息之时,宛城大战已经开始,他还不知道洪复帝费尽心思组建的宛城军已经力量损失过半。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叶楚枫便很急切,便去找骆运请教。
“骆先生,此事我北境该如何应对?”
“如今南郡王叛乱,我大魏南方便有了两个逆贼,中原力量必然不足。老朽以为侯爷应整备北境兵力南下中原帮助陛下讨逆平叛。”
“骆先生,我亦想为陛下分忧,可我北境力量羸弱,防守北方山蛮都存在问题,而西北方向还有草蛮残余是为祸患,再抽调力量南下,岂不是又要将北境拱手让于那些蛮人。”
“那些蛮人的确是问题,然北境边陲之地哪里比得上中原?中原之地乃我魏国之根本,如果中原之地有失,北境也会失去依托。保下北境而魏国灭,这又有何意义?”
“陆先生说的是。此事再容本侯好好考虑一番,毕竟出兵南下不是一件小事。”
叶楚枫送离骆远后,又找来了宋沂。
“知正,你应该已经知道南郡之事,此事我北境当如何?”
“主公,北境形势虽有好转,但局势依旧不稳定,且北方有外敌环伺,力量不可轻动,我们当固守北境发展自身,也观局势的进一步发展。”
“可我担心宛城乃至中原有失。”
“那以我们北境之力参与中原之战又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还不如经营好北境,即使中原有失,亦可接陛下北来,以北境为根基,再图光复大魏。”
“知正所言有理,这我再考虑一番。如今北方草原上的山蛮最近是什么动态?我们派出去的人可有回应?”
“去年草原两蛮打得惨烈,山蛮如今实力也受损严重,两三年内恐无力南下,而且他们从草蛮手上夺取的众多草场地盘也是需要时间消化。所以他们对我们的态度还算和善,并且初步同意了我们在边境开设商埠的提议。”
“如此很好,北境百姓可以有一段时间来休养生息。开设商埠的事就由学正负责,要注流通出去的货品,必要严控铁器流出,谨防山蛮借我魏国之资源壮大自身。”
“沂晓得此事轻重。”
再次送走宋沂,叶楚枫坐在书房思索南方之事。
“启禀侯爷,门外有一人前来举荐,是个年轻书生。”
“是嘛,请进来。”
虽然北境现在不如之前那般缺人,求贤令招揽的门槛也提升了不少的,但是每次有人来自荐,叶楚枫依旧是客客气气地对待,至少不会冷落那些前来之人。
看着眼前这个站得挺立、一身洒脱气的年轻士子,叶楚枫和善询问,“不知先生如何称呼?”
“在下史甫立,关陇人士。”
“史先生有何才能?可否向本侯言明?”
“经学、治政、谋略乃至兵事,史某皆有涉猎。”
“原来史先生是全才,不知可否向本侯展露一番?”
“可以,只是史某有些话想和侯爷单独聊聊,不知可否摒退左右。”
“这……”
“侯爷不必担心。来进来之前,史某已让护卫检查身上并无利器,且史某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就算冲到侯爷跟前也伤害不到侯爷。”
“先生见谅,是本侯小人之心了。你们退下。”
见房中下人和门口的护卫出去之后,史甫立率先开口,“叶楚枫,北境离灭亡不远矣,你却不自知。”
史甫立突然说这话让叶楚枫为之一愣,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不过他还是耐下心询问,“不知先生为何如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