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三年正月十七,上元节刚刚过完,长安百姓还沉浸节日的喧嚣之中。
长安越来越繁华,越来越热闹,这几年出现的新事物越来越多。
去年各个农庄集体丰收,让天下大安,人们仿佛已经忘记北境正在打仗。
玄武门外,左监门卫中郎君王驰昨晚喝醉了,还在怀念翠月楼的胡娘,大是真大,温柔也是真温柔。
“将军!你看,你看!”
属下一声惊呼把王驰从美梦里惊醒,急忙举起单筒望远镜查看。
只见十余骑,戴着高高的红翎,策马往玄武门而来。
“大捷!大捷!我军扫灭阴山牙帐,活捉颉利!”
“小愣子,你听见喊见什么了吗?”王驰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问属下。
小愣子侧耳静听,激动道:“禀王头,他们好像喊得是:大捷!我军扫灭阴山牙帐,活捉颉利!”
这时红翎信使已经快到玄武门,王驰等人听了一个真切!
领头之人像是个将军,举着一个绢帛大喊。
头上冒着热气大喊:“大捷!大捷!我军扫灭阴山牙帐,活捉颉利!”
王驰大急吩咐属下:“快快赶紧开门,赶快,把清街鼓给老子敲起来,快点!”
玄武门上响起了咚咚咚的鼓声,长安百姓们大惊!
这是清街鼓啊,有人打到长安了?
不等他们思索完,红翎信使已经入城!
领头的正是负责传递消息的李君羡,现在一脸肃容。
举着战报,大喊:“大捷!大捷!大捷!我军扫灭阴山牙帐,活捉颉利!”
后面跟着的信使齐声高喊:“大捷!大捷!大捷!我军扫灭阴山牙帐,活捉颉利!”
“轰!”
长安城沸腾,人人高喊,奔走相告。
有的百姓跪在地上大声哭泣,有的状如疯魔,打乱头发,纵声高歌。
长安城里的百骑们似乎是提前知道消息,迅速行动,维持秩序。
唐人们头颅抬得愈发昂扬,胡人们低着头不敢高声说话,有的则瑟瑟发抖,有的低声抽泣却被同伴一把捂住嘴。
长安宴带头宣布今日菜品免费,只要进店,吃喝全免。
坐在太极殿龙榻上的李二凤面带微笑,自信满满。
其实他早就在几日前收到飞鸽传书,已经得到大胜的消息。
因为在外征战,信息只能单线联系,这让他一肚子的话,只能憋在心中。
内阁中除了长孙无忌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提前知道消息之外,其他人均是现在才得到大胜的捷报。
朝臣们赶紧往皇宫赶去,此等大事胜事,此事不拍马屁何时拍。
年前回到长安的李渊住在大安宫,也得到了消息。
老李激动的老泪纵横,自家这个老二,真的是龙凤之姿。
一举把盘亘在北方百十年的突厥人,一扫而光。
“建成,元吉,你们泉下有知吧,世民天命所归......”李渊喃喃自语。
李二凤身着朝服率领群臣,在太极殿外等着红翎捷报。
李君羡早已到,被黄门侍郎王珪安排在玄武门内,就是为了等此刻。
洗漱一番,换了一身漂亮的明光铠,威风凛凛。
马匹也换成高头大马,李君羡带头又冲了一次。
到了群臣面前,跳下马,单膝跪地。
“陛下大捷,定襄道行军总管兵部尚书代国公李药师,麾下萧关道行军总管原州都督雍国公秦叔宝。”
“属下副将鲁国公泸州都督程知节、大唐高平县侯原州刺史陈浮光。”
“于贞观二年腊月,攻破阴山牙帐,随后在阴山山谷中,一战灭八万突厥胡寇,擒获颉利!”
难为李君羡了,爆出来一连串的官名和人名,不过到底是习武之人,念完气不喘心不跳。
李二凤扶起李君羡:“将士们辛苦了,等大军凯旋,朕必重赏之。”
“爱卿,一路奔波,先去休息吧。”
李君羡确实有些疲惫不堪,道路难行,整整走了将近十日。
李二凤随即下诏,三日不宵禁,宫内大宴三天,以贺大胜。
诏书上的大印赫然有八个鸟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甘露殿李二凤举着传国玉玺出神,没有此物时想方设法都想得到,得到之后看来看去也就是个石头疙瘩。
长孙氏抱着小儿子李治,李二凤把传国玉玺随手挂在李治的脖子上。
长孙氏慌忙从儿子脖子上解下来:“陛下,传国玉玺事关国家,怎能乱戴!”
李二凤哈哈一笑:“没有此物,我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