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炎低头沉吟一番,很快就有了决定:“既然敌军往北,那算他运气好,就不追击了,我军继续往西。”
如今陈炎大军的位置在易京的南面三四十里路,袁绍数万大军扎营,连营十余里。也就是说,他所在的位置距离袁绍主力也就二十里路左右。敌军步兵往北,会越来越靠近袁军主力,他就不能冒这个险去攻打这支步兵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这支步兵真的提前发现了青州军的踪迹,故意往北躲避。陈炎也管不了那么多,迅速率军继续行军,往西而去。
当天傍晚,大军就到达易京的西南面,其所处位置,距离弯角渡口只有二十多里。也就是说,青州军已经绕了易京一圈。
陈军让士兵安营扎寨,休息下来,他和郭嘉、赵云、典韦又商议起来。
“今我大军行军至此,已经绕了易京一圈了,敌军骑兵在后面紧追不舍,我军该怎么办?总不能老是这么被追着跑吧?”
和袁军骑兵捉了十几天迷藏了,陈炎也慢慢地失去耐心。
典韦口快:“不如我们再次攻打弯角渡?敌军必不会想到我军会再攻渡口,渡口未必会所防范,就算有了防范,我军骑兵对阵敌军步兵,仍有获胜之机。”
“我以为不妥。”赵云反驳了典韦:“我以为,袁军必有防范,如若是我,我会在渡口外围设一道防线,以挡骑兵,我军强攻,固然也有获胜的可能,但只怕损失会不小,届时我军可能就丧失再战之力了。”
“子龙说得对,袁绍毕竟不是傻子,岂会不防?袭击渡口之事,只可一次,不可再次。”陈炎也支持赵云。
典韦听到陈炎也不同意,就闭上了嘴巴。
郭嘉突然说道:“州牧,其实……这未必就不可。”
“怎么?你想到了什么计策?那你快说。”
郭嘉点了点头,却没有说话,仍是在思考。陈炎看到他想得入神,也不再催促,他也思考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郭嘉似乎想明白了,才说:“我大军曾攻弯角渡,敌军必有防范,我军再攻,自然不妥,可是,此前我们攻的是弯角渡的北岸,若我们攻其南岸呢?”
“南岸?怎么攻?若要攻南岸,我们岂不是渡过易水了?”
“正是。”郭嘉又拿出之前的舆图来,开始比比划划。
“州牧和两位将军请看,弯角渡西面,也就是易水西段,南北走向,其途中也有一渡口,有浮桥,可通过易水,到南岸去。此渡口距离弯角渡不过四十余里。”
“南岸远离易京,袁军将领未必会想到我们会渡过易水去南岸,且以此前袁军在弯角渡的防范情况来看,正规军留在北岸,拱卫北岸的安全,南岸以辎重兵为主。若袁军仍旧如此,此便是我军的机会。”
“奉孝先生说得有理,我以为可行。”赵云先表示支持,作为武将,他也急着开战。
陈炎却没有轻易同意:“但如何才能确定敌军在南岸以辎重兵为主,万一敌军亦加强南岸的防守呢?”
“这并非不可能,明日可以一试。”
“怎么试?”
“明日我军北上,要从弯角渡东面七八里的道路上路过,州牧不防大张旗鼓地行军,再派斥候蹲守在弯角渡附近,看看敌军会有什么反应,若敌军反应过激,有追击迹象,表明敌军在北岸的防守很严密,兵力充足,则南岸的防范可能反而相对薄弱。若敌军摆出坚守姿势,则表明敌军兵力不足以出击,多半分兵到了南岸,则我军就没机会了。”
“这判断未免有点草率了吧?”
“不草率,州牧需知,敌军要防范我军骑兵骚扰渡口,渡口至少要有五千兵力以上,若两边防范,得一万大军了,目前袁绍急攻易京的态势,他断不会把这么多兵力浪费于此,两边严守的可能性不大,只能着重坚守一边,那必是北岸。”
“但敌军骑兵呢?”
“骑兵和渡口兵力又不互相统属。”郭嘉言下之意是,袁绍不会因为派出骑兵追击陈炎的军队,就相应地减少渡口的兵力。
“好吧,反正后面的骑兵已知我军动向,也不必藏着掖着,明白光明正大地到渡口那边挑衅一把,时间上还来得及。但,还有一个问题,若是渡过易水,袭击弯角渡后,我军该如何回来?易水西段,只有一个有河的渡口,我军渡过之后,敌军必会第一时间堵住该渡口。”
“州牧放心,刚才我沉吟一番,想的也是这个路,这几天我一直在研究易水、涞水的渡口及浮桥,刚到易京时,我曾让州牧把几个当地人招募到军中,让他们带路,他们是本地人,对易水、涞水水域熟得很,我从他们嘴里都打探清楚了。”
“州牧请看。”郭嘉接着在舆图上比划:“我们渡过易水后往西走几十里,便是中山国广昌县,涞水就经过此县,流经涿郡,再从易县东侧往南。在这里有浮桥,可北渡涞水,到达涿郡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