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仁宝。”
“陛下,臣在!”
“我朝能顺理成章的收复安南,你可算的上第一功,按理来说,朕应该把你调回京城任职的,但考虑到本朝百官中对于西南局势有清晰认知的人很少,为了遍地安稳考虑,朕希望卿能再委屈一下,可否?”
“陛下,此生能再入京城得见龙颜,臣以心满意足,臣愿意为朝廷驻守边疆。”
“好!朕决定以藤州为界,将丁朝改为安南南、北两道,任侯卿为北道节度使,全权掌管道内一切事务。”
半道中落数年,终于咸鱼翻身,侯仁宝此刻心潮澎湃无比,双膝跪地叩首答谢。
“安南脱离中原数十年,多有变化,卿到任后,第一件事便要将当地的风土人情、人口数量、地理环境等方方面面的情报编撰成册,送回汴梁。”
“臣遵旨!”
待侯仁宝归位,赵景继续念道:“刘廷翰、李继隆、郭守文。”
三臣先后出列等待封赏。
“刘卿、郭卿都是老臣,此次出征依旧没让朕失望,倒是李卿,年纪轻轻便有过人胆识,敌众我寡亦敢为天下先,堪称军中楷模。”
“臣分内之事,陛下谬赞了。”
“功劳实打实的放在这里,何谈谬赞?”赵景乐呵呵的笑了两声,随之表示:“着,加封刘廷翰为宣威将军、定州防御使;郭守文为威胜军节度使;李继隆朝议大夫、邢州知州,权知刑、赵、洺三州军事,钱五百贯,绸缎两百匹,金制碗筷一套。”
“谢陛下。”
三人当中,李继隆不论是力度还是高度都是最大的,让底下不少人又羡慕又嫉妒。
当中有人觉得是因为他与皇帝是亲家,有走后门的嫌疑,但只要他们敢提,赵景肯定把黑纸白字记录下来的战绩塞他们眼里头,看他们能不能扣出来赵景的厚此薄彼。
“陛下,臣有一事想奏。”
“卿请讲。”
刘廷翰从袖口掏出一份劄子递交了上去。
“陛下,这是臣麾下一员偏将,名叫孙照,与丁军西部统帅裘龚战斗中,他为了掩护我军撤退,只身一人勇斗战象,不幸牺牲,臣希望陛下能封赏他些什么,好叫他家眷的日子能好过一些。”
“凡死伤者皆有抚恤,这是我朝律法明文规定的,即使卿不说,朕也会做的…”讲话时,赵景的手也在不停翻看,仅凭劄奏上所记的文字,脑海中都能想象出孙照奋战的英姿,不免感叹:“有此壮士,我朝何惧外寇!”
“着,追封孙照为壮武将军,享副节度使之俸钱;其妻李氏为诰命夫人,幼子留名,待及冠后入学西京国子监学习。”
“陛下省功仁德,天下万民之福也!”
……
后面,赵景依照各阶将官的功劳得失进行赏罚,轮到曹璨时他特意上表了南平州前代推官岑谢之事。
赵景得悉前后因果后嘉奖其日后继续享受推官待遇,且州内药铺对其所用药材不得收费。
此外,作为枢相的曹彬此次没有升官,只是给了他一些实质性的财货。
赵景考量他是参战了,但是功劳不算大,够不上继续升官的标准。
曹彬本人也没有生气,他这个人本性一直挺豁达的。比如当初灭南唐之时,为了激励曹彬,赵大曾在出发前向其许诺得胜后便在节度使之上再加封他同平章事职衔,可行宰相权利。
只要灭了南唐曹彬就会是大宋开国以来首位使相,意义非凡。
结果打完后赵大又不想给了,因为给的太多,权柄太大,再灭北汉后就没啥能封的了。
那个时候,早有预料的曹彬也不争抢,愉快的接受了赵大给的钱财和枢密使职衔的补偿。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说他是宋朝的大树将军也不为过。
值得多提一嘴的就是阿埋耶和林娃子,作为一类功臣,赵景特意将他们召进殿内受赏。
原本给林娃子安排了军中小校,给阿埋耶升职为昌州刺史,但二人以先前为贼,受赏有愧的理由答恩不授,只想得到些赏钱回家种地,安度余生。
赵景有所宽慰,二人感念其善心,但因此更不愿接受。
他不爱强人所难,只好应了他们的要求,给每人发放钱八百贯,放他们回家去了。
望着赵景“无奈”的神情,柴禹锡只想笑。因为这就是他下的一盘棋。
昨日,他在大早上就被赵景叫到宫中相见,当面表明自己并不想履行承诺,给阿埋耶当州官,原因很简单,他之前是贼,要是弃暗投明就能洗刷罪责当大官,势必会给天下人一种错觉:可以造反,只要在适当的时机投降就能平安无事。这可是绝对不行的!
后面都不用再多说,柴禹锡就明白了赵景的言外之意,火急火燎的跑到阿埋耶和林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