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显沙哑的嗓音传出,赵景看向站在末尾的那个壮年,疑惑的询问:“你挺眼熟,你叫什么名字?”
“回官家,臣姓曹名璨。”
经过提醒,赵景骤然想起来他是曹彬的儿子,之前去给曹彬祝寿的时候见过他,因为只见了一面,记忆不太深刻。
“我说呐,这么看着眉宇间还真有曹彬的几分英气。”
“谢官家夸赞。”
“你刚才说第一条不行的原因是什么?”
“回官家,常言道故土难离,原因就在于房子、田地这些死物拿不走。百姓在一个地方生活了三五十年,突然要让他们去往另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生活,肯定会让百姓心生埋怨,这对于社会安定是极为不利的。”
“那朝廷给他们免费安排住所、分发田地,他们还能不愿意?”
“田地有好坏之分,谁能保证百姓得到的新田质量不输旧田?并且……”
曹璨忽然停顿,赵景好奇的询问他为何不继续往下说?
“官家,臣接下来的话多有冒犯之处,望您听了不要生气。”
“忠言逆耳,只要是有利于江山社稷的,就算再难听朕也绝不怪罪。”
得到承诺后,曹璨心下安定,方才继续解释:“古往今来,凡是涉及到土地问题的,基本都要出问题。
比如说官员可以趁机以次充好,分百姓劣田,再将好田挂在百姓名义下,实则作为自己的私田,或者是将好田出售,也能大赚一笔。
等百姓被欺压到一定限度时,势必会再次铤而走险的。
臣并不是说官家识人不明,滥用恶吏。只是人性分好坏,我朝领土逐步旷达,各地中小官员的需求与日俱增,难免会出现几个贪官污吏……”
曹璨在最后特地补充,是因为前头说的不算好听,他怕赵景生气。
点到即止后偷偷抬头看向赵景,见其若有所思后又赶紧低下头去。
当然,赵景黑着脸不是因为曹璨话讲的难听,而是因为他说的的确有道理
两千多年时间,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王朝不断变更,当家做主的不断换人,在此当中唯一不变且的就是土地问题。
“拨云见日,让朕茅塞顿开…”赵景颇有感叹,算是给初入官场的曹璨上了一课。至此确定废弃第一条,执行第二条的计划。
后面,他给各个臣子又交代了一些好事后就让武将先走了。
不过赵景的差事还没有结束,黔中之乱中知州被杀死三个,县令被杀死九个,凡是被波及的州县衙署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摧残,当下最要紧的除了稳定百姓的情绪外就是填补官员空缺。
知州、县令让吏部去筛选安排就行,但为了能更好的管理黔中,赵景决定在这里增设一位黔中都管辖,专门管理当地的各个土司。
要说人选,田承文和杨实这二人较为合适,因为他们的确有能力,也有人望。
可问题是当初赵景亲往充州后与二人当场对质,搞明白了是他们故意引发当地大乱,既是为了减少土司人数,也是为了趁着平叛攒功好向他讨赏。
搞出这么大的乱子,赵景能算他们将功赎罪免除死罪已是格外开恩,不可能再给他们升官。
说实话,最初得知他们的损招时,赵景是真恨不得把他们砍了拉倒,考虑到他们两家在当地的影响力,又无反意且积极剿匪的份上,终究是没拿他们开刀。
不过也给了一个警告,下次再敢整这样的烂事出来,他不介意把两家给灭族。
老爹说过,要用魔法打败魔法,对付土司的最好办法就是扶持土司来制衡,以之前的战绩来说,最合适的莫过于宋景阳。
可问题是他年纪太大了,有多少精力去管理偌大的黔中地区可不好说。
要说能力,普贵倒也不错,矩州在他的治理下百姓生活也算富足。先前谢氏报仇时也成功的将之击败。
然而他太会明哲保身,将乱贼从自己的地盘上赶出去后便收兵回去了。
战后看过统计,普贵的损失是各地平叛军中最少的。
让这样的心机男当地方一把手,赵景指定放心不下……
整整半个时辰思来想去,他觉得还是选择宋景阳来最合适,不过除了都管辖之外再额外增设一位副管辖帮他管理。
人选定为容奎,他在宋景阳麾下效力多年,精通当地民事,最为合适。
……
……
战事结束,各地恢复正常后,赵景需要处理的政务有所减少。
就这样慢慢到了七月中旬,侯仁宝已经去安南任职一月时间,留范盍为副手后让阮匐进京面圣。
已到知命之年的他不疾不徐的走进大殿,朝赵景施以跪拜大礼。
“臣阮匐拜见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