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出在羊身上!
难怪老佛爷当年能有底气说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辛丑条约》规定清廷需向列强赔款4.5亿两白银?,算上利益和贷款,总共达到9.8亿两白银,逼近10亿大关了。
才10亿啊?
我大清一年有3亿的财政收入,再苦一苦百姓,不用三年,两年半就能把赔款赔完了。
“黄宗羲定律,讲明了王朝赋税的累数级递增,也就是积累莫返之害!”
林煜随手在地上写了个“吏”字,而后缓缓开口说道。
“你们应该也已经意识到了,之所以会有‘黄宗羲定律’的周而复始,本质上就是我们开头所讲,国家管理科学的第一章,真正执行管理封建专制国家的人员部分,也就是作为最基层的吏员系统出现了问题。”
“我们刚刚已经讲过,作为国家管理最基层,也是真正作为最终执行人的小吏,他们被国家的上层建筑剥夺了仕途和做官的资格,就连俸禄也是低到忽略不计。”
“如果你们是这些小吏,你们会如何?”
“荀子他老人家说的很好,人之性本恶,天下熙熙,皆为利往,人活着都是为了自己的欲望,百姓的欲望是吃饱穿暖、老婆孩子热炕头,商人的欲望是赚大钱,士兵的欲望是有更多的军饷、做将军……
所以,小吏的欲望,不能升官,那就只能求财了,他们会动用一切手中的‘微末’权力,去最大程度的赚取非法财富。”
“因此,即便每个新生王朝对税制都进行了更化改革,但真正执行到下面,依旧会被小吏以各种名目手段,将其无限放大。”
“被放大的数额,就是统计公式里的横征数额,而这个横征数额又总会将王朝的赋税,与农业生产的增值率,趋同平衡!”
确切地说,不是趋同平衡,而是紧追不放。
农业产量长一寸,赋税量就增一分,紧追不放,大体上能占总产出的30%~50%。
林煜又说:“但实际上,即便王朝上层知道有这些问题,就能因此不去进行税制改革吗?比如前面说到的那位宋朝反贼,他是不是应该照搬,继续学县太爷那样,跟百姓去征收‘剿贼饷’等在内的一系列苛捐杂税?”
郑和当即摇头:“自然不能,他是被百姓推上去的,而且他自己便是反贼,如何能去继续征收‘剿贼饷’?”
“这就是了,”林煜点头说道,“所以反贼大当家必须进行税制改革,也就是合并全部苛捐杂税改为统一征收,这也是‘黄宗羲定律’在历代王朝的具现化。”
“总结来说就是,明税轻、暗税重、横征杂派无底洞!”
“在封建专制王朝的明文法典规定下,往往正税之外,总会因为各种需求,而增生摊派各种名义的杂税,不仅加重百姓负担,还为各级官吏横征搜刮、中饱私囊大开方便之门。
如果不对杂派加以控制,最终必然会激化矛盾,危及到王朝的统治稳定。因此并税除费,简化税制就是历代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也是最直接的缓解办法。”
“但缓解之所以是缓解,就在于它永远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只是进行拖延,便如慢性病,越拖越难治,直到病入膏肓,药石难医!”
杨荣这时迫切追问道:“林先生有何高招?”
“高招谈不上,我只能给你们提供思路。”
林煜把碗里已经快化掉的最后一口冰沙干完,方才擦了擦嘴角,接着讲道:“前面说了,黄宗羲定律,导致它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这个国家的执行系统,也就是庞大的底层吏员组织出现了腐化病变。”
“所以,要想规避‘黄宗羲定律’的周期轮回,就必须先解决小吏的问题。”
“吏治吏治,关键在于吏,文官反而是其次。”
事实上,在最早的时候,官吏之间虽然不同属,但论起破坏力和实权控制力,吏可比官要强大太多了。
总有人说东汉袁氏“四世三公”多么牛逼,但袁氏的本质却是以一部《诗经》传家的官宦家族,而非盘踞地方的强势豪吏。
这在东汉王朝很常见,地方豪族出任本地吏员,那些“四世三公”则钻研四书五经传家做官,为家族富贵绵长。
放到太平盛世,“四世三公”的含金量肯定大于地方豪族,但到了汉末乱世,那些平素被官宦家族不太看得起的豪吏,直接靠着家族的部曲强兵,和盘根错节的关系网、财力,瞬间就支棱起来了……
“但比较现实的问题便是,如今大明的吏治,在经过了历代王朝的不断叠床架屋之后,早已不是说动就能动得了的!”
用更好理解的话来说,就是大明的吏治早就已经变成了一座“屎山代码”。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当代码能够运行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