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司马乂达成军事改革的共识后,司马遹立即开始着手组建新军,第一军便是武卫军。
顾名思义,武卫军的主要职责是保护司马遹,驻地也随司马遹而定。武卫军的性质为轻骑兵,每个士兵必须掌握骑射,短兵器和长兵器至少要会一种,另外标配一副小弩。
当然,武卫军也不是所有人都使用同样的武器,有的营是纯粹的弓弩手,有的营是纯粹的大戟士或者刀斧手,也有复合营,相当于特种兵,掌握多种技能。
不止是武卫军,其他军在肩负主要功能的同时,内部也会有相应的分工。
司马遹有心将武卫军打造成标杆,便让司马乂亲自担任指挥使,指挥副使分别是王载和岳刚。其实,最合适的指挥使是郭默,但郭默如今在江州,只好由司马乂暂时兼任。
由于武卫军的要求颇高,所以司马遹决定在湘州辖下军队中进行选拔,只挑选最优秀者。如今,司马遹在湘州以及始安的总兵力达到了三万四千,选拔五千武卫军不是难事。
具体而言,司马乂麾下有一万五千骑兵,上官巳、孟安和王载各有五千骑兵,杜弢有五千步兵,吕朗两千骑兵和三千步兵,岳刚麾下两千骑兵,苗光麾下也有两千步兵。
但司马遹非常清楚,这些所谓的骑兵其实有很多只能称之为骑马的步兵,在南方勉强可以一用,到了中原就不一定了,如果不进行整编和训练,将来会吃大亏的。
历经一个月,也就是在七月中旬,司马遹和司马乂完成了武卫军的选拔。在选拔的过程中,对各支军队的情况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为接下来的裁军奠定了基础。
武卫军选拔完成后,便是战术训练,由王载和岳刚具体负责,军器冶的铠甲率先配备给他们。与此同时,荀眉、谢春花和李秀等人以及几位子女也都转移到了临湘。
继武卫军后,司马遹又接连设置了五军,分别是中坚军、中垒军、骁骑军、凌江军和武牙军,并设置了相应的指挥使和指挥副使。
中坚军指挥使是石超,定位为混合步兵,有弓箭手、大戟士等骁勇步兵,驻地临湘。
中垒军指挥使是苗光,定位为纯步兵,作战时以防守为主,协助骑兵作战,驻地临沅。
骁骑军指挥使是上官巳,定位为轻骑兵,兵员素质仅次于武卫军,驻地零阳。
凌江军指挥使是孟安,定位为水军,既可以单独作战,也可以协同友军,驻地巴陵。
武牙军指挥使是杜弢,定位为工步兵,作战时以攻城为主,驻地酃县。
按照不同军种的性质,司马遹和司马乂将麾下军队进行了一次重新洗牌,尤其是孟安的凌江军,大多数是从其他军队中选拔的,对孟安来说是个极大的考验。
由于现在还是战时状态,做不到彻底的军政分离,上官巳等人在被任命为指挥使的同时,并没有解除相应的太守职位。除此之外,为了适应战场的需要,即使是所谓的纯步兵或者水军,司马遹也会给百夫长以上的军官配备坐骑。
至于裁撤下来的一万四千人,如果愿意返回故乡,便发放安置费用让其回乡,如果想留在湘州,司马遹便根据他们的级别和家庭情况分配土地。
裁撤下来的接近两万匹马,一部分改做挽马,一部分养在马场里备用。
在这轮军事改革中,吕朗没有获任任何一军的指挥使,以他的资历也不可能担任指挥副使。不过,为了安抚他,司马遹特意授予他平南将军,进入太尉府参与军事决策。
对此,吕朗心知肚明,他并不是主动归顺司马遹,年纪又偏大,能被授予平南将军算得上是平安落地,至于领兵作战那就不要想了,还是乖乖的安度晚年吧。
从这里可以看出,所谓将军名号既可能是重用,也可能是退居二线,只有指挥使才是真正的握有兵权,但他们所辖的军队在具备专业性的同时又有局限性。
除了将军,太尉府中还有参军,作为太尉的属官。将军和参军的区别在于,将军必须由皇帝本人决定,参军则可以由太尉自行征辟,比如温邵就被司马乂辟为参军。
从品级来说,参军低于指挥使,将军则高于指挥使,属于高级武官。
八月初,司马遹获悉了刘渊病逝以及刘聪发动政变的消息。对此,他并不觉得意外,因为这不仅和历史走向基本一致,也符合现实情况,毕竟刘聪在刘渊诸子中功劳最大。
与此同时,刘琨也送来了一个并不算意外的消息,那就是罗尚在七月时病逝了。刘琨暂时以令狐盛兼任蜀郡太守,请求司马遹的允准,司马遹当然没有提出异议。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之人出现在了临湘,那便是刘琨的内甥温峤。
温峤,出身太原温氏,曾祖父温恢曾任凉州刺史,伯父温羡曾任司徒,父亲温襜曾任河东太守。他的母亲和刘琨的妻子乃是姐妹,出身清河崔氏,和卢谌也是表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