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谦和贾华急忙上前用画戟挡住乐进的刀,但乐进的刀势太猛,直接将两支画戟劈断。
就在此时,乐进急忙回马迎战,宋谦率领的军士持枪迎击,而李典也搭箭准备射击宋谦,箭疾如风,直中宋谦心窝。
太史慈见状,急忙放弃与张辽的对战,回马救援。
张辽乘机追击,吴军开始大乱,士兵们纷纷溃散。
就在眼看着张辽即将追上孙权时,忽然从一侧冲出一支大军,首领正是程普,程普截杀了一阵曹军,成功救下了孙权。
程普将孙权带回大营,吴军的败兵也陆续回到了阵营。
孙权见到宋谦战死,忍不住放声大哭。
张纮见状劝道:
“主公,您自信心过于强盛,轻敌是败亡之道。”
“虽然有时斩将擒旗,可以威震敌军,但是最终还是要依靠主公的英明,而非偏将独自的战斗力。”
“宋谦之死,正是主公轻敌所致,今后必须谨慎,切记保重。”
孙权听后懊悔不已,说:
“这次的确是我的过错,今后一定改进。”
这时,太史慈进入帐中,告诉孙权:
“我手下有一员勇士,名叫戈定,他与张辽手下的后槽为弟兄。”
“后槽因被责罚心生怨恨,今晚他会派人举火示意,刺杀张辽,为宋谦报仇。”
太史慈听闻戈定有一个计划,便去找戈定商议。
戈定表示,他已经派人通知太史慈将军,今晚会有人来接应。
两人商定,戈定将前往合淝城内,与养马后槽见面,准备执行计划。
当夜,张辽凯旋回城,赏劳了三军,并下令士兵们不得卸甲休息。
张辽觉得,尽管吴军已经远退,但作为将领,不能因一场胜利而轻视敌人,反而要更加小心谨慎。
他命令所有士兵加强防备。
不久之后,合淝城内突然爆发骚乱,火光四起,喊声震天。
张辽见状,立即出帐准备应战,并命令亲卫与他一道前往查看。
张辽坚信这只是敌军造反,不足为虑,因此并未惊慌,反而下令准备处决所有叛变者。
就在此时,李典捉住戈定和后槽,把他们带到张辽面前。
张辽经询问得知事情真相后,当场将戈定和后槽斩首。
随即,张辽听到城门外有更大的骚乱声,他意识到这是吴军的外应。
于是,他指示部下在城门内放火制造混乱,掩护吴军的进攻,并打开城门放下吊桥。
太史慈见城门大开,认为城内发生了变故,便急速带领军队冲入。
就在这时,城墙上突然响起炮声,吴军遭遇了曹军的伏击,箭雨如注,太史慈受了箭伤,被迫撤退。
李典和乐进紧追不舍,最终将吴军大部队击溃。
正当曹军准备乘胜追击时,陆逊和董袭带领部队前来救援,太史慈才得以脱身。
太史慈虽然侥幸逃回大寨,但受伤甚重。
孙权见他伤势严重,心中更添伤感。
张昭建议孙权暂停进攻,孙权听从建议,收兵返回南徐润州。
太史慈因伤势过重,生命垂危,孙权派张昭等人前去问候,太史慈临终时,痛心疾首地说道:
“大丈夫生于乱世,理应手持三尺剑立下赫赫战功,而今我未能完成心愿,怎能死去!”
话音未落,他便去世了,年仅四十一岁。
后人有诗赞曰:
矢志全忠孝,东莱太史慈。
姓名昭远塞,弓马震雄师。
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战时。
临终言壮志,千古共嗟咨!
孙权得知太史慈的死讯,深感悲痛,并命令为他举行厚葬,葬于南徐北固山下,同时收养了太史慈的儿子太史亨,在府中抚养。
与此同时,玄德在荆州整顿军马,得知孙权在合淝战败后已经撤回南徐。
孔明推算出星象,得知必有皇族丧命。
正当他们商议时,突然传来刘琦病死的消息,玄德痛哭不已。
孔明劝道:
“生死有命,主公不必过于悲伤,以免影响身体。”
“如今更要紧的是处理大事,应立即派人去襄阳守卫,并处理好丧事。”
玄德问:
“谁适合去?”
孔明答:
“非云长不可。”
于是孔明决定派云长前往襄阳保卫。
玄德担心东吴会借此机会讨伐荆州,便问道:
“如果东吴来袭,我们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