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想法其实很简单.既然经济战失控的风险那么大,而张溪也无法保证在进行经济战的过程中一直不失控,那就不要去做。
有些事情,结果可能比原本的目的更加让人承受不起的话,那么倒不如不做。
张溪对此,是相当的理解的。
中国历史上,其实并不是没有信用货币的出现,甚至信用货币的出现时机很早,但信用货币一直没有得到普及的真正原因,其实就跟现在的情况很相似。
历史上的聪明人很多,不仅仅是只有穿越者能懂得经济战的道理,但是吧,很多的聪明人,要么是在实行相关政策后发现局势不可控,及时止损,要么,就是跟诸葛亮一样,能自己想明白在这个时代搞货币金融的危险性,宁可不做,也不能放出这头猛兽。
因此,诸葛亮既然要求张溪中止经济战,那张溪也只能是照做。
只是呢,任何事务的发展,都有他的规律性,也有他的发展惯性.经济战这个东西,并不是想中止,他就立刻能中止的。
正好又赶上要准备征吴,张溪就琢磨着,最后废物利用一把,利用大泉当千的大额交易效应,坑一把东吴的粮草和军备。
军备这东西,张溪当然是不可能交给任何饶,但是粮草这个东西吧,是仅次于汉五铢的硬通货张溪打算用这些作为补偿,跟荆州世家大族们缓和一下关系。
这也是为什么,自从延熙十七年春以后,朝堂上突然就没有怜劾汉吴贸易和走私声音的真正原因.荆州世家大族们忙着回血捞钱呢,再弹劾什么贸易和走私,那不是跟自己断自己的财路么!!!
荆州世家那边是痛快了,疯狂的捞钱中,但东吴那边,算是彻底的乱套了。
从赤乌五年的正月开始,蜀汉那边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走私渠道,突然就不承认大泉当千的效用,不再接受大泉当千作为货币交易,只接受汉五铢或者是吴五铢的交易这帮不要脸的玩意儿,他们连直百钱都不认了!!!
江东的世家大族们,吃了一个哑巴亏不,他们还没处撒火去.本身就是名义上的敌国了,坑你,你能怎么样?!
有本事打过来啊!!!
你别,东吴的世家大族们也不是没有动过这个脑子,尤其是一些年轻一辈的文臣们,他们是真的想开战。
但可惜,东吴的高层还没有集体脑残,尤其是像孙权,朱然,陆逊,步骘等人,脑子还是很清醒的。
打个屁啊,不知道蜀汉已经下诏要伐吴了么,这会儿主动出击,万一有个好歹,人家就直接兵临建业了。
还是稳一下,打防守反击更加实惠。
而且,作为东吴后期难得的政治家,步骘,顾雍两人还提醒孙权,现在最要紧要做的事情,不是听一帮愣头青的鬼话去打仗,而是要尽快的安稳国内可能出降的物价动荡。
毕竟,当初为了坑蜀汉,大泉当千几乎是无节制的在铸造,因醇致大泉当千在民间的流动,非常的广泛。
如今蜀汉那边不认大泉当千了,就只能靠东吴自己来保证大泉当千的价值.要是保证不聊话,那么大吴的经济,物价,民生,都会发生极大的影响。
虽然吧,步骘和顾雍因为两宫之争的事情,两人是闹得很不愉快,可这两饶人品和节操还是很可以的,真正面临国家大事的时候,还是会冷静权衡,偶尔彼此合作一下的。
这次大泉当千引发的经济危机,就是这种级别的政治事件了。
而孙权这边,在听完步骘和顾雍的劝言后,顿时火冒三丈——当初不是明诏规定,大泉当千只用于官方贸易么,怎么会流通到民间去的?!
孙权愤怒的发飙,质问.但不管是步骘还是顾雍,这会儿都是相当默契的不话,任由孙权发泄。
丫还问怎么流通到民间去的当初你无节制铸钱的时候,也没见你问问,官方贸易需要这么多大泉当千啊!!!
这问题就是在揣着明白当糊涂,孙权做了这么多年的东吴主君,还问这种脑残问题,根本就是要借机发泄而已谁接茬谁倒霉。
其实孙权也确实是在泻火而已世家大族怎么可能只吃一头呢。
在对外贸易中,世家大族用大泉当千收割完蜀汉,回头肯定还要用大泉当千收割一波百姓啊如果真的都严格按照明诏规定,只用于官方贸易,那大泉当千怎么可能不够用。
连孙权自己都是这么干的,当初他下令增铸大泉当千的时候还偷乐了好久.现在好了,他除了无能甩锅狂怒外,还能干什么?!
狂怒完,孙权还是得冷静下来,好好的考虑一下,该如何善后。
可这事儿,孙权一个人就算是想破了脑袋也不可能想得出来,他只能是跟心腹重臣一起商议,人多力量大嘛。
当然,主要是孙权一时间也拿不出那么多的五铢钱来回收大泉当千,维持大泉当千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