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吴以后的时日里,诸葛亮一直在建业处理剩下的军国政务。在得到陈冲的受命后,他就效仿当年邓禹入关的做法,以天子名义,检阅江东户籍,任命朝廷官员,对于孙氏提拔的官署,他没有尽数弃用,而是搜其善恶,闻其政声,而后慎重择优留下,而对于那些被废黜的官员,诸葛亮也都将缘由公示于露布之上。而后又频频发令,释放各督部曲,解散旧有私兵,令山獠归山,汉民返乡,各分田地,又以军资借贷于百姓,短短两月之间,江东已恢复宁静。而吴人们见过诸葛亮每日宵衣旰食,为施政禅精竭虑,私底下都赞叹说:汉室有此命才相佐,无怪能衰而复兴。
但在九月的一日,诸葛亮罕见地放下了手中事务,出城至燕子矶旁。这引得建业百姓议论纷纷,说难道是有什么大人物要来了吗?于是有不少人好奇地登高远望,希望能一睹究竟。但燕子矶船来船往,都不过是一些中小型的渔船,并没有看见有大船从茫茫江流中漂渡而来。正当众人疑惑的时候,诸葛亮已经迎了上去,从一艘载了二十余人的小船中接下了一名青衫宽袖的老人,看这老人行动艰难的模样,大概还是一个瞎子。于是大家都猜测说,他应该是诸葛使君的长辈亲人吧,不想使君节俭如此,连接待亲朋都从简如常。
任谁也不会想到,这名步履蹒跚的老人正是当今的大汉丞相陈冲。
虽然路上已经有所听闻,但亲眼得见老师双目已盲,只能依靠人搀扶行走,诸葛亮难免有些难过,他将陈冲迎回府中后,当即就要询问详情。而陈冲却很坦然,眼睛不能视物后,他干脆闭上双眼,导致往日狰狞的伤眉渐渐舒缓,整个人的神情也显得平和,好像数十年来的心中负担全都放下了。他挥挥手,对孔明缓缓说:“没事,脑袋上的眼睛看不清了,但心里头的眼睛敞亮。释迦摩尼说五色令人目盲,这是有道理的。我听到沿路的笑声来,就知道你在金陵做得很好。”
而后诸葛亮给陈冲说了一些自己在建业的施政以及计划,陈冲听了一会儿,就让诸葛亮停下,他直接开口对诸葛亮说:“孔明你准备一下,把主要大事先收个尾,一个月之内就回雒阳。”
孔明听了一惊,他本以为老师让自己长留江东,是打算积累两年资历后再有拔擢,不料竟猜错了。此时让自己赶紧去雒阳,莫非是有什么变故吗?
陈冲仿佛从他的沉默中听出了心声,很自然地说道:“我本来就已年老,许多事都颇感力不从心,何况如今双目失明,已经不足以再担任丞相这一重任了。”他在此处顿了一顿,随即望向诸葛亮,对他语重心长道:“此次回京,我想把名份定下,往后这千钧重担,我就交到你的肩上了。”言下之意,竟然是要让诸葛亮来接任丞相。
这句话令在场众人悚然而惊,虽说世人对于陈冲的身后事多有揣测,但本人如此直白地说出来,还是让人难免感到不安,诸葛亮连忙起身问道:“承蒙老师错爱,可是此事天子可曾知晓?老师既然有让位之意,却不还政于天子,恐怕还会授小人把柄吧!”
陈冲其实并不想就这个问题多谈,但毕竟事关众大,他还是耐心说道:“陛下才十二岁,还政于他,实际上就是还政于太后罢了。太后出身不好,做事又不顾大局,我实在不放心。”他伸出手,示意孔明上前,等握住以后,才继续道:“孔明,该做的我都会给你做好,但我为什么选你?你要记住,不是为了徇私,不是为了你是我的学生。”
他用无神的瞳孔注视着诸葛亮,一字一句的说道:“是为了我大汉的天下苍生。”
说到这里,他从怀中取出一叠薄薄的纸张,交到孔明手里,嘱咐道:“这是我的一些想法,一些我原本就早有打算,但还没来得及做的想法,现在我把这些愿望交到你手里,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诸葛亮听到这些话语,一时间百感交集,即将身兼重任的兴奋,被寄予厚望的惶恐,还有对老师英雄迟暮的悲伤,此时一起涌上心头。他收下陈冲的文章,极为郑重地跪在地上,握住老师的双手说:“为图先生之志,亮愿效犬马之劳。”
陈冲听到这句话,脸上的皱纹也顿时绽开了,他笑着说:“好,好!那我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去见管幼安了。”
和孔明交代完毕后,陈冲也不打算再在建业长留,原本他打算登一登钟山,再远望玄武湖,一览建业虎踞龙盘的壮丽风景,但既然双目已经失明,也就不废这一番功夫了。对于陈冲来说,这眼前的模糊阴影像是一道确定的催命符,他已经确信自己命不久矣,他要和时间赛跑,在自己死之前把所有的事情交代好,还有那些未完成的约定。
短暂在建业住了两日,又与诸葛亮相约雒阳再见后,陈冲再次乘船离开了江南。在江面上缓缓沉浮的时候,他听着江面的清风,心中难免有些遗憾,毕竟起初之所以南巡,就是想再看一眼年轻时的江南风光,但到底没能如愿。不过这样也好,陈冲想,这样也不会有遗憾了,他可以反复地揣摩年轻时的回忆,把那些最好的形象都记在心里。
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