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见银山被日方知道了。
卧榻之畔不容他人酣睡,更何况是拥有先进火器,随时能在他们为数不多土地上再撕下块肉来的二十万明廷大军呢?
就算日本为了争新的幕府将军内斗不休,但对山阴道的探查也从未松懈过。
久而久之,自然看出些端倪来。
银矿山!
纯度极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银矿山!
这真相一出,日方迅速反应过来:原来所谓的天子之怒都是借口,让明廷豁出去二十万水军粮饷在山阴道空耗的原因只是银矿二字。
那李琏跟杨善的不合是真不合,还是为了两头卖火器,让他们自相残杀而设的计?
甚至于往明廷朝贡的使团是真的抢掠了明朝百姓么?
有没有可能,是因为明廷不知从哪里得到消息,知道山阴道石见国有大银矿。但苦于师出无名,特意趁着他们朝贡的时机主动设计?
种种猜测接连而出,每一样都让人怒火中烧。
得说后花园天皇是个善于把握机会的,迅速利用这共同仇恨,就把为幕府将军之位争得头破血流的几家给摁在了同一个谈判桌上。
让他们暂时放下争端,一致对外。
把敌人先撵出日本国,然后几家再关起门来细细打算。
原本,傀儡了六百年的天皇也就是一吉祥物,哪有什么话语权?
可架不住日本国小,但矿藏多啊!
连原本流放之地的佐渡国都发现了金矿、银矿,储量约莫着比让明廷红了眼的石见国银山还大。
消息一出,后花园天皇就不淡定了:“一个石见国就能让明廷至此,佐渡国金银山的消息再传出去,咱们焉有国在?”
“诸君,那明廷有两京十三省,不管土地还是人口都远胜过我国。如此悬殊之下,若诸君还不能放下成见,我大日本国就再无一丝幸理。”
几大家虽然很不愿意,但不得不承认后花园天皇说得确实不错。
现在的情况就是,合,还能与明廷抗争一二。继续为了个幕府将军之位争执下去,只会带着全日本一起玩完。
反之,他们还能把明廷赶出去,坐拥石见国、佐渡国两大金银矿山。
牢牢占据各国海运的关键中转位置。
合则生,分则死,还得顶着个蠢到被算计死的污名。这么简单的选择摆出来,自然没人会选择后者。
他们甚至想要将计就计。
继续装成没看出端倪,只为了个幕府将军之位打死的样子,从明军那边购买火器。累积够数量后,大家合伙,来个蚁多咬死象。
把这二十万水军全都弄死,给对方个狠狠的震慑。
让他们知道知道,日本虽小,但人却不少。一千两百多万国民团结起来,照样能让明廷知道自己做了个怎样错误的决定。
好在足利义政被刺杀,幕府始终也没角逐出下一任将军来。
后花园天皇虽睿智,却没谁真心敬服。
以至于他们就算认定了必须得团结一致,才能反败为胜。但吵吵嚷嚷好几波,也没选出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头目来。
倒是行事不密,让李琏跟杨善看出了些许端倪。
赶紧派人回京,将最新消息通报给朝廷。
先前还在争执要不要给朝鲜援助的朝臣迅速统一了口径:朝鲜啊,那可是从大明立国以来,一直就特别乖顺懂礼的存在。
是四方诸夷的典范。
如今小国王年幼,外有强敌,内有不省心的叔叔。既然求到跟前了,身为宗主国,大明自该伸出援助之手。
同样的,大明讨伐逆日,也需要朝鲜方面多多助力。
还有辽东、苦夷。
三面包抄,协同作战。人多、船多、火器多,还愁收拾不了那群乌合之众?
是的。
自从消息传回,朝廷上下态度都特别一致。
当初大明立国,遣使诏告四夷。朝鲜、吕宋等都依诏进京朝贡。只日本不但不奉诏,还伤害使者、溺毁诏书,几度侵犯沿海。
太祖包容之,还把他们列为不征之国。
太宗更允许其朝贡。
结果呢?
兵部左侍郎一脸愤慨地出列:“狼子野心之国,畏威而不怀德。受着我大明恩赏,却常怀异心,叛服无常……”
好一阵怒骂,才在结尾处表明态度:开弓没有回头箭!
既然已经打了,不如循瓦剌旧例,为大明再添一省。横竖如今宝船恢复建造,从山东或者天津一路往东。过耽罗、经对马,就能迅速到达日本本岛。
掌握了那所谓‘神风’的规律后,有船载火炮的大明水军打日本简直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就算日本人口众多,全国上下拧成一股绳后,阻力会倍增。
但有石见银山,比石见银山储量更多的佐渡金山,这征伐的必要性自然千倍万倍增加。而且……
随着大明海贸越发风生水起,水军建设日益完备,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用来建造大型宝船的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