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友德的话,让李文忠直翻白眼。
李文忠没好气的说:“老傅,你都是一把年纪的人了。我都不知道是该夸你天真,还是该骂你傻了……”
“这上直亲军十二卫,除了锦衣卫,其他的十一卫上到指挥使,下到小旗有哪一个是表弟亲手提拔的啊?”
“这些人是我老舅花了不少心思培养出来的亲信,他们怎么可能听从表弟的调遣啊?”
傅友德想想也是,上直亲军十二卫是宿卫皇宫的禁军,禁军里面的大小官职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不仅需要家世清白,祖上还得有从龙的背景。
每一支禁卫在宫里的位置十分的敏感,非皇帝的心腹不得在禁军里面担任官职。
没有皇帝的亲笔御旨,秦王想要凭借左右十二卫的大将军印信调动禁军的一兵一卒,无疑是天方夜谭。
傅友德说道:“陛下让秦王兼任东阁大学士,秦王以武人兼任文职。只有徐大将军和常帅才有这样的殊荣。”
李文忠呵呵一笑:“老傅,你是不是忘了?我曾经不仅兼任过国子监的祭酒,我的头上现在还挂着参赞军国事。”
“在朝堂的政事上,我至少还是有一些发言权的。而表弟呢,你什么时候见过表弟在朝堂上为政事发过言的?”
“别说发言了,在国家的大政方针上,我都没有见过表弟向宫里递过一本奏折。”
经过李文忠这一提醒,傅友德才发现秦王这些年看似风光无限,实际上秦王在朝政上的影响微乎其微。
就好像在无形之中有一双隐形的大手,故意把秦王推出朝堂之外一样。
傅友德郁闷道:“但是陛下总归还是让秦王做了五军都督府的最后一任大都督,哪怕是现在陛下还是让秦王以中军都督的身份掌五军都督府事。”
“这总不该说陛下苛待了秦王吧?”
提到曾经挂在朱樉头上的大都督,李文忠脸上的笑容更加轻蔑。
“阿樉那个有名无实的大都督,就连他自己都觉得说出来的丢人。”
“且不说第一任大都督,我大哥朱文正的头上还有一个节制中外诸军事的加衔。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就是我当大都督府左都督,掌大都督府事时,那会儿在军中除了兼任中书省右丞相的老徐。”
“军中其他的将领,谁说话能有我的分量重啊?就连老常想要调兵都得跟我商量着来。”
傅友德当然知道,李文忠说的这话一点都不假。
常遇春那个开府仪同三司和右丞相,是洪武帝效仿宋太宗给丞相治丧的例子,在常遇春死后追赠的。
没等傅友德答话,李文忠继续说道:“自从我舅舅把大都督府拆分成了五军都督府,把调兵之权分给了兵部,让五军都督府只管治兵之权。没过多久,舅舅又下旨让兵部成立了武选司,把军中将校的升迁任免之权从五军都督府移交给了兵部。”
“就在上个月,舅舅再次下旨把军械和钱粮,分别交由兵部和户部管理。现在的五军都督府除了掌管各个卫所的户籍档案和日常训练以外,已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空壳子。”
“就是这样,舅舅都还嫌不放心,又让老徐重新出山,来掌五军都督府事。名义上是为了整顿军中舍人的武备松弛,实际上还不是为了夺掉阿樉手里的最后一点权力。”
军中舍人就是武官子弟,李文忠忿忿不平道:“一个小小的五军都督府同时冒出了两位实际掌权的,你说下面的武将们是听秦王的还是听他徐大将军的呢?”
李文忠明知故问,傅友德心中的答案自然不言而喻。
大明朝各地的卫所加起来有一百八十万之多,其中被大将军徐达直接或者间接指挥过的将领和兵员。
在上百万的明军之中,至少超过了六成。
跟大将军徐达比起来,不论是李文忠还是傅友德,亦或者秦王朱樉,他们的战功和资历都不够看。
哪怕是资历最老的汤和跟军中的另一大山头常遇春都只能屈居在徐大将军之下。
李文忠问道:“表弟这些年看似风光无限,实际上过得十分憋屈。要是换成是你,你能忍的下这口恶气吗?”
李文忠的话,让傅友德沉默了。
秦王除了有个藩王的名头比李文忠尊贵不少之外,其他的甚至还不如李文忠这个外戚。
要是换作是他傅友德,他连活活掐死洪武帝的心都有了。
毕竟别人是给朱元璋当儿子的,不是来当曾孙子的。
当然这些实话,就算给他傅友德一万个胆子,他也不敢大声说出来。
沉默了良久之后,傅友德感叹了一句。
“看来秦王殿下这些年过得是真的委屈,他能忍辱负重,倒也不失为男子汉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