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爷,您这是何苦呢,当这样的坏人?
我们久居高位挡住了年轻人的晋升,该我们让位了。
我们这个年纪黄土都埋了一半,哪里还有什么雄心壮志,有什么进取之心?
心智、精力都不如从前。”
我最喜欢韩昌黎文集的《吊十二郎文》,这篇文章写的好啊。
可以说在所有古文中算的上最为璀璨的一颗明星!
“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
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老大人也喜欢昌黎?
呵呵,正好小子我也几乎是从小抱着昌黎文集长大的!
不知道这篇《吊十二郎文》您何时背诵的?”
王奎很是惊喜。
“老夫记得是在十岁左右吧!
不太确切,从小吾父就让我背诵昌黎的杂记散文。
难不是说我们的状元郎也很喜欢昌黎?”
“嗯嗯!”
王奎不住的点头!
“这篇文章我是在十二岁那年,先生见我顽皮~”
哈哈……………
王奎想起了小时候尤老夫子让他背诵《祭十二郎文》的事情,忍不住笑了起来。
当时尤老夫子是想的一个时辰谁能背完?
可是当王奎顺利的背完的时候,这老夫子由是认定他是以后是个有大出息的人!
陈炌不由得感叹:
“公爷您算是早慧之人,却是没想到你一个状元郎去军中真的改变了我们这个时代!
当年啊,我是觉得你到军中去是为了升迁快,去镀金。
我给您打下的烙印是急功近利之徒!
惭愧啊,惭愧!”
“老大人您真的言重了,当时除了陛下和我老师估计谁都是这么看的。”
王奎由衷的说道。
“唉,还好当年我没有多嘴,那时候我还只是都察院巡按御史。
张首辅实行新政我们都举双手赞成,你老师对张首辅那是言听计从,一心为了朝廷,为了百姓奔走于各个势力之间,调和各派利益、矛盾。
让大家在新政改革的一个框架下行事,却没想到很多人居心叵测,表面迎合,背后使绊子。
张首辅树大根深谁也不能奈何他,于是所有的矛盾都对准了你的老师,我们当时职位低下,根本无法援手,更没有话语权。
张首辅为了打压对手只好牺牲你的老师,让他下野!
唉,让你的老师当了十多年晁错!
其实,这也是张首辅对不起你老师的地方。”
王奎听了也不禁感概万端,正是王直下野万念俱灰到了遂州的船山书院,才和王奎结下了这段缘分。
早上,王奎伏案疾书,他要立即给万历提醒几个老臣决不能让他们乞骸骨,他们在朝廷一日,朝廷就稳如泰山!
民间谚语: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就算他们什么都不做,只要在京城,在朝里那就是镇海神针!
那些宵小之辈就不敢冒头。
他们一身所集成的政治素养和政治智慧是无可比拟的,他们的工作繁重可以让年轻副手分担。
既锻炼了年轻一辈又让他们从中学到很多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知识。
封好后,快马连夜送回了京城………………
五天后,蓟州府府衙得到报告,蒙古使团即将到来,王奎安排一应接待。
蒙古使团是林丹汗的儿子额尔孔果洛额哲带队,他全权代表林丹汗和大明谈判。
他一一介绍随扈人员有汤若望、苏京是副使。
王奎知道汤若望这人,他的火炮制造很是厉害,这人看能不能拉过来……………
但是,他到任何地方都是为了传教,把他的天主教信徒发扬光大。
历史上此人归顺清朝后受到顺治很大的礼遇,天主教徒在华夏大地发展了几十万。
现在在没有圣上的许可下是万万不能承诺传教之事的,不然麻烦很大。
到时谈判期间可以和他讨论一下矿冶和大炮制造技术。
他已经写出了《火攻挈要》和翻译了《矿冶全书》。
《火攻挈要》系统的介绍了火铳的制作工艺和种类。
并对佛郎机、鸟枪、火箭、喷火筒等火器做了简要说明。
最为关键的是对各种火药的制作、储藏、性能、配方和火铳的试放、安装、教练和搬运以及火器的注意和火器在各种情况下的应用。
此外还涉及了不少西方的铸造、机械、化学、力学、数学等方面的先进知识。
还翻译介绍了欧洲的先进军事技术知识……………………
这书看看能不能弄过来,到时候对我的弩箭射程进行改进。
要是弩箭有效杀伤射程达到一百米,那对于我军以后的发展将是历史性的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