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杜心悦为官的诏书不出意外地在朝野上下引起了轩然大波,矛头直指内阁首辅杜延年。几乎没人认为这是皇帝陛下一时兴起的临时决定,也几乎没人相信杜心悦一个小丫头能有这么大的能耐,让皇帝单独为她新设一个官职,那这个锅就只能由杜延年来背了!
就在御史们做好了上朝进谏君父、弹劾奸臣的准备之时,皇帝陛下出人意料地罢朝了!连理由都极其敷衍——圣体抱恙!
一肚子火的朝臣们岂会被这种小手段打败?上百位朝臣齐聚龙德殿外跪谏,请求正宪帝收回成命,然而正宪帝这次似乎打定了主意,不论老臣们如何高呼“祖宗之法不可改”、“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均不为所动!
一向热血的太学生们更加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没有资格入宫,便相约来到杜府门前张贴檄文。一时间,杜府大门口堵满了“骂街”的,有那口齿犀利的将杜延年骂成了简直堪比尤浑、费仲、庆父、伯嚭的存在。
倒也有几位素日里关系不错的,借上门探病为由好言规劝杜延年,又拿北齐陆令萱、唐上官婉儿为例,暗戳戳地指出凡女子干政,下场都不太好这一事实!杜延年只装聋作哑,不肯接话。倒是杜心悦自知处在风口浪尖之上,最近几日安分了不少,以照顾怀孕的母亲为名,躲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翁婿二人颇为默契地选择了装病,这难解之局便扔给了留守内阁的其他五位阁臣。
罗汝芳心中暗自苦恼,首辅不在,他这个次辅就是首当其冲的。接连几日,近百位朝臣联名弹劾内阁,指责内阁一味迎合圣意,不能尽劝谏之责,非为臣之道。
元震本就旗帜鲜明地反对此事,见状干脆也写了措辞激烈的奏疏请其余四位联名,乔履谦倒是签了,可奏疏送到罗汝芳手里时,他却看得直嘬牙花子。
罗汝芳了解自己这位学生的脾气,表面看着温和,其实内心极为执拗,若是如此这般硬刚,只怕会适得其反,犹豫再三后还是婉拒了元震之请。
陆怀素、陈怀礼两个老狐狸打死不做出头鸟,干脆双双上了乞骸骨的折子。
内阁三份折子递进宫后,乔履谦、元震二人的折子也如之前其他朝臣所上的劝谏、弹劾奏折一般石沉大海,倒是陆怀素、陈怀礼的乞骸骨折子很快有了回应。
正宪帝不仅准了二人所请,还将二人的致仕品级从原本的从二品提升为从一品,也就是说二人能够享受从一品的致仕金待遇了。
如果说正宪帝对老臣丝毫不加挽留的态度透着几分凉薄,那么这临时提升品级的戏码就算是凉薄之下的一丝体面吧!
陆、陈二人宦海浮沉一生,对此还算看得开,反倒是朝臣们有些看不懂了。弹劾的不是奸相杜延年吗?怎么反倒误伤了这二老呢?
就在众人百思不得其解之际,又接连两道中旨传出,彻底让大伙儿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了。
头一道旨意:正宪帝正式下诏与扶余开战,令内阁首辅杜延年以特命钦使的身份赴瀚西路总督战事,战事所及之各路、州、县及各军皆受其监督!
第二道旨意:命陆怀素、陈怀礼为迎亲大使,于七月出发,分赴南唐、西夏,迎请两国公主入京,与嗣楚王及安郡王明年正月完婚。
旨意下达,杜延年的病立马就好了。入宫陛见正宪帝,二人密谈了半日后,于五月底杜延年正式离京北上,而正宪帝也随即宣布恢复早朝。
随着杜延年的突然离京,御史言官们失去了攻击对象,内阁剩余三位,乔履谦、元震本就是“友军”,罗汝芳又装聋作哑,以自己不是首辅、一切仰赖圣裁为由,一推六二五。于是,闹了十几日后,一场轰轰烈烈的“倒杜”运动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都有谁没上反对的奏折?”御书房内,祁翀看着韩炎将一堆堆的奏折装入大筐之中,随口问道。
“除了宗室诸王外,五品以上官员没有上折子反对的大概只有歧郡王、罗次辅、南平伯、平宣伯以及工部的张尚书、韩侍郎了。”韩炎答道。
“歧郡王现任宫内丞,自然不会掺和外朝之事;罗先生爱护朕,他是真的不想反对;南平伯、平宣伯都不在京中,张荐自己也曾有过被许多人坚决反对提拔的经历,怕是有些感同身受——诶?还有一个是谁来着?”
“工部侍郎韩邦杰——就是您骂过的那个!”
“他?这人什么情况?难道他竟然赞同朕的想法?”祁翀惊讶地望向韩炎,但随即转念一想立刻就明白了,“不,不对,不是这么回事!这老小子是故意的!他这才是真正的‘迎合上意’!他在赌朕有办法平息这场风波!”
“那还真让他赌对了!他倒是运气好。”
“运气?只怕不是那么简单吧?”祁翀突然冷冷道,“老韩,去查,看宫里最近有没有人跟他走的比较近!”
韩炎一惊,忙领命而去。来到北园军情司签押房,只见到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