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 第356章 侧面映衬李存孝的强力

第356章 侧面映衬李存孝的强力

    “李存孝是否真的用十八骑攻下了长安,史书没有明确记载,所以我们不得而知。

    彼时,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

    唐僖宗与田令孜逃至成都,以凤翔节度使郑畋为宰相和招讨使,召集全国的藩镇勤王。

    随着各方藩镇节度使纷纷出兵长安,关中地区陷入了混战状态。

    由于黄巢起义军势力强大,藩镇军队屡战屡败。

    在此情境下,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和天下兵马都监杨复光向唐僖宗上书,请求赦免李克用的叛国之罪,并招其带领沙陀军南下勤王。

    经过北起军使陈景思的斡旋,李克用被封为代州刺史、雁门以北行营节度使,率领沙陀军南下参与勤王行动。

    李克用入关后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连续三战便成功夺回长安,将黄巢起义军驱逐出关中地区。

    这段历史在两唐书中有详尽的记载,但其中并未提及李存孝以十八骑攻下长安的事迹。”

    “从李存孝的个人史料来看,两唐书仅简要记录了他跟随李克用南下收复长安、攻破陈州、蔡州、许州,并将黄巢军驱逐至山东的战史。

    这些史料中并未对李存孝进行单独描述,因此我们无法确定他是否在攻打长安时创下了十八骑入城的壮举。

    不过仅凭这些描述就否定这一事迹的存在,也显得过于主观和武断。

    在《元史》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南宋将领刘整攻占信阳城的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记载中就提到了李存孝以十八铁骑拔取洛阳的事迹。

    刘整是宋末元初的杰出将领,更是元朝水军的奠基人。

    出生于邓州的他,最初是金朝的将领,但在金国灭亡之际,他选择了投奔南宋,并在南宋宰相赵方的麾下效力。

    当赵方去世后,刘整被划归到荆湖制置使孟珙的部下。

    孟珙接受了攻打金朝所控制的信阳城的任务,于是让刘整作为先锋。

    刘整仅率领十二人,在夜幕的掩护下成功登上城墙,一举擒获了信阳城的守将,从而占领了这个战略要地。

    孟珙对刘整这次斩首行动感到极为震惊,甚至认为这一壮举可以与传说中的‘李存孝十八铁骑拔洛阳’相媲美。

    为此,他称赞刘整为‘赛存孝’,意即能与李存孝相提并论的英勇将领。”

    “这个故事发生在南宋晚期,距离宋朝的灭亡已不远。

    从这个记载中,我们可以合理推测,在南宋时期,人们对于李存孝的认知可能与‘十八铁骑拔洛阳’相关。

    南宋名将孟珙将刘整与李存孝相提并论,

    不仅表达了他对刘整英勇行为的极高评价,

    也从侧面反映出李存孝在他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将领,孟珙对战史的了解必定深入。

    尽管他可能并不清楚李存孝攻占洛阳的具体过程,但这一事件的真实性在他看来是毋庸置疑的。

    此外,长安和洛阳作为唐朝的两大都城,在黄巢起义军入关时都曾先后被占据,随后又被唐军成功收复。

    因此,李存孝攻占洛阳的可能性并非不存在。”

    “从政治地位的角度来看,唐末时期长安的地位无疑高于洛阳。

    因此,在故事传播过程中,民众以长安替代洛阳,以增强故事的震撼力和吸引力,这种做法是可以理解的。

    对于民间故事的创作者而言,通过提升事件的严重性来吸引听众,是一种常见的创作手法。

    用长安替代洛阳,不仅可以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还进一步彰显了李存孝的神勇形象。

    然而,这段事迹并未被史书所记载,大概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从黄巢起义的发展过程来看,黄巢攻占洛阳时基本上是兵不血刃,因为洛阳的官民主动投降了。

    后来,当黄巢败退出关中时,他选择在陈州、蔡州、许州等地组织反扑,而并没有将洛阳视为战略要点。

    因此,可以推断出当时洛阳的守军并不多,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在史书中,对于中小规模的战事,除非具有特别的典型意义,否则通常只会简要提及。

    在李存孝的史料中,只记录了两场大规模战争:

    一场是在泽州和潞州对抗宣武节度使朱温;

    另一场是他背叛李克用后被围剿。

    除此之外的战役都是中小规模,史书中只是以随同李克用的名义简要提及。

    如果李存孝攻占洛阳的事迹是真实的,那么很可能也只是一场规模不大的战争。

    考虑到洛阳曾投降黄巢的情况,再次转投李克用也是合情合理的。

    因此,有可能李存
新书推荐: 网游:魅力值点太高,怪看我的眼神有点不对 跟一百个壮汉进山开荒?包活的 罪妻:十二夜 盗墓!穿成瞎子弟弟,网恋花儿爷 我,玄学大佬,靠算卦横扫豪门! 苟在母胎修炼,出世后家族悔疯了 夜火缠绵 星际迷雾:银河边缘的危机 真千金断亲后,侯府上下追悔莫及 葬仙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