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武十七年(235年),刘安下旨。授姜维为征西将军,领兵三万羌兵,入藏收服当地居民。
命邓艾为征南将军,领兵八万平定安南。
圣武十八年末,姜维与邓艾皆凯旋而归。
刘安下旨,在西羌之地设立西羌都户府,直接归属朝廷管辖。
在安南设立安南都护府,也统由朝廷直接管辖。
至此,自天下一统以来,刘安历时十二年,扫平东西南北所有外敌。
疆域再次扩充万里,十二年的时间里,人口激增,此时大汉天下人口已经达三千余万!
几十年战争造成的人口创伤,正在不断恢复。
陆上之敌皆已扫平,眼前的外患已经消除。
在两路大军凯旋之时,刘安已经放出话来。在来年便要册立太子,确定国之储君。
太极殿朝堂,文武百官整齐肃立。
当刘安出现在朝堂,登临到御台之上后,文武百官一起跪伏,口呼万岁!
“臣等叩见陛下”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朕登基业已十八年,年已近四旬。今天下安定,四海升平。朕意欲在此时册立太子,确定国之储君。”刘安朗声说道。
“陛下圣明!”群臣恭维应和。
刘安没有多做废话,随即示意内侍宣旨。
“大汉皇帝诏令!”
“汉中王刘御接旨!”
内侍开始高声宣读圣旨。
文臣之中位于诸葛亮身侧的,正是皇长子刘御。
刘御闻言,随即出列跪接旨。
“臣刘御接旨!”
刘安已端坐在龙椅之上,看着下方恭敬有礼的刘御,心中无限满意。
刘御是他与诸葛果的长子,现已年满十六岁,为诸皇子之长。
自小便被教养的很好,有名师教导学业。又有诸葛果传授各种知识,开拓眼界。闲暇时更喜欢跟在诸葛亮身边,耳濡目染之下一身才学俱佳,品行优良。
自两年前刘安将他封王,并赐予上朝听政处理政务的机会之后,更是得到了锻炼,褪去了一些青涩稚气。
今日朝堂宣布册立太子,群臣早已听到风声。而此时的朝堂之上,仅有刘御一名皇子。对于这道册封诏书的内容和结果,群臣也已经了然了。
或者说,在两年前刘御被册封为汉中王时,这件事情的结果就已经出现了。
刘安与诸葛果帝后之间的感情,群臣深为知晓。刘御不但是长子,更是皇后所处的嫡长子。
爱屋及乌,再加上刘御如此出色,被陛下选定为太子人选也算是心照不宣了。
“大汉江山两起两落,先帝与朕,苦心孤诣,竭几十载之力而挽救汉室江山。至今日朕之治下,天下安定,四海升平,大汉终成三兴之势!”
“朕知创业之艰难,更知守业之艰辛。”
“太子乃国之储君,如今功业过半,朕欲册立太子以安国民之心!”
“皇后所出,皇长子刘御,为朕之长子,诸皇子之长!”
“人品贵重,才学兼优,深肖朕躬。今其已年满十六,宜立为太子!”
“朕命,以皇长子刘御为皇太子,正位储君,参议国家军机大事。”
“此诏命传示天下,供奉于宗庙之中,下知天下万民,上告列祖列宗!”
“臣刘御接旨!”
刘御一脸平静的接下圣旨,他不是胸有成竹,更不是压制住心中的洋洋得意。
这些年来,或者说除了近两年,父皇和母后没有给他除了学业之外更多的压力。
但他一直跟在外公他们的身边,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中,他深深知道自己作为皇长子的责任。
更加明白父皇母后寄托在他身上的殷切期望。
从两年前封他为汉中王,让他参与政务,开始学习处理国政。到现在册立他为太子,一切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他深知这不是单纯的荣誉和权力,而是最为重大的责任。
他此时接过的这一封圣旨,就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父皇与皇祖父竭尽全力扶持而起的大汉,已经有一部分压在了他的肩头。
刘御接过圣旨之后手捧圣旨,转身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
“臣等叩见太子殿下!”
刘御丝毫没有怯场,从容镇定,国之储君的气质在此刻展露无遗。
“诸卿请起”刘御抬手说道。
“谢太子殿下!”
“今日太子已立”刘安开口。
刘安看向诸葛亮等人,“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要各司其职,教导太子。”
“臣等遵旨!”诸葛亮,徐庶,赵云三人应下。
…………
“御儿,昨日已经宣告朝野上下,册立你为太子。你可知成为太子之后你需要做些什么?”刘安对刘御问道。
刘御刚要拱手回答,便被刘安拦住了,父子私下之间不必这么拘谨。
刘御直接回答道:“儿臣作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