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从东都洛阳回到京城长安,心情非常高兴。
他和好友孟郊相会于长安,两人即兴作《纳凉联句》、《秋雨联句》、《斗鸡联句》、《有所思联句》等等。
一天,两人在亭中闲坐,没想到秋雨连绵而至,暂时无法离开,就以秋雨为主题,联句作诗。
孟郊年长,对诗由他先作。孟郊诗曰:“万木声号呼,百川气交会。”
韩愈对曰:“庭翻树离合,牖变景明蔼。”
一番联句,又轮到孟郊,他略作沉吟,诗曰:
照理,韩愈应作两句即可,但他诗兴大发,吟了四句:“氛醨稍疏映,雺乱还拥荟。阴旌时摎流,帝鼓镇訇磕。”
孟郊不知道该怎么接,韩愈建议,由他开始,以五言绝句对诗:
“枣圃落青玑,瓜畦烂文贝。贫薪不烛灶,富粟空填廥。”
孟郊对:“秦俗动言利,鲁儒欲何匄。深路倒羸骖,弱途拥行轪。”
就这样,两人一直对诗到雨停,离开。
《有所思联句》就比较短了,
孟郊:“相思绕我心,日夕千万重。年光坐婉娩,春泪销颜容。”
韩愈:“台镜晦旧晖,庭草滋深茸。望夫山上石,别剑水中龙。”
韩愈与孟郊同为“韩、孟诗派”的创始人,诗歌主张和风格比较接近,而且交往较多,情谊深厚。孟郊比韩愈大十七岁,彼此相交二十二年,自始至终关系一直非常亲密。
天宝十年(751年),孟郊生于湖州武康。父亲孟庭玢是一名小吏,任昆山县尉,家中清贫,孟郊从小生性孤僻,很少与人往来,青年时代隐居于河南嵩山。
自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至贞元六年(790年),即孟郊三十岁至四十岁这段期间,他在河南目睹过当时的藩镇之变,在信州上饶为陆羽新开的山舍题过诗,即《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
“惊彼武陵状,移归此岩边。开亭拟贮云,凿石先得泉。
啸竹引清吹,吟花成新篇。乃知高洁情,摆落区中缘。”
后来又在苏州与诗人韦应物唱酬,作《苏州韦郎中使君》:
“谢客吟一声,霜落群听清。文含元气柔,鼓动万物轻。
嘉木依性植,曲枝亦不生。尘埃徐庾词,金玉曹刘名。
章句作雅正,江山益鲜明。萍苹一浪草,菰蒲片池荣。
曾是康乐咏,如今搴其英。顾惟菲薄质,亦愿将此并。”
孟郊由中原而江南,行踪不定,却是除去写诗以外,并没有其他什么事业可以记述。
作国子博士,韩愈收获了很多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
元和四年(809年),改授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兼判祠部。
此职主要执掌刑法政令并主管词庙祭祀及道观佛寺等事务。韩愈到任以后,根据有关规定,把东都寺观的管理权力从宦官手中收归饲部。
接着,韩愈整肃风纪,按法办事,当禁者禁,当诛者诛,杀掉一批不法的僧尼、道土。这些事连尚书也“敛手失职”,所以此事与宦官有牵连。韩愈依法典办事,触怒了东都腐朽势力宦官。
元和五年(810年)冬,韩愈被调任河南县令。这样一来,韩愈就无权过问宦官的事了。
对此,韩愈颇多感慨。为发泄对当时处境和社会现实的不满,韩愈以拟人化的手法,撰述一篇《毛颖传》。写毛颖不但“强记而便敏”,而且又“善随人意”,所以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后来毛颖年老秃败,“不能称上意”,就被遗弃。从形式和表面看这是一篇游戏文字,但在嘻笑怒骂间,韩愈却借毛颖的遭遇来讽刺统治者的刻薄寡恩,并悲悼遭到疏忌的知识分子的不幸命运。
当时的河南县、河南府、东都留守三级行政机构都集中在洛阳城内,而河南县职级最低,权力最小。当时,魏、郓、幽、镇四藩镇各设留守藩邸,暗中蓄养士兵,并窝藏逃犯,意图不轨。韩愈要揭发他们的违法行为,便部署官吏,事先自断他们与百姓往来,等天明就公布,留守官员十分害怕,被迫停手。
元和六年(811年),韩愈已经四十四岁了,想想几年来投闲置散、无所事事的曲折经历,他哀叹自己就像“笼中鸟”一样。他写出一篇送《送穷文》抱怨“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这五个穷鬼,纠缠了他40余年,他想驱逐它们,而终于又把它们请进了门。东都的4年多,除了与新老朋友赋诗唱和、执笔为文大部分时间是在闲散、郁闷中度过。
元和六年(811年)秋,韩愈奉调由东都返回长安,被授予职方员外郎一职,负责管理有关军事地图等资料。虽然这个职务是闲职,但当时的韩愈是兴奋的。
第二年二月,韩愈因为华阴县令柳漳辩罪鸣不平,被加以妄论之罪,由职方员外郎贬为国子博士。这是韩愈第三次担任博士之职。
于是,他写了一篇《进学解》,以国子先生与学生的对话方式,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文章首先写一位博士先生教诲学生“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