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很久,老头才出来把三个人叫了进去。
穿过院子,进了堂屋,有个头发灰白的老人坐在那,想来此人就是丰长村的里正。
老头开门见山,跟小莲说,他们村里的生姜不愁没人收,一斤收银是300文,童叟无欺。
小莲咂舌,她知道自己托刘大夫买的姜500个铜板一斤中间肯定会有溢价。
只是没想到会这么高。
但是想想,从村里人手里在到刘大夫手上,中间转了药贩子一道,有这个溢价也是正常。
小莲觉得这个还是可以接受的,地里的花生地又空了出来,刚好可以买些姜种回去补种栽在地里。
南面雨水和生长气候比大圩村哪里都要好。
小莲想了想,干脆直接把剩下来的税银子,全都在村里买了姜种回去。
小莲直接让里正凑整,要了500斤的姜种先回去。
那里正也一副见过世面的样子,几百两的银子收下来,眼睛都不带眨一下。
小莲感叹,有钱真好。
这要是让自己村里的里正瞧见这么多银子,恐怕得高兴的合不拢嘴吧。
辣椒地这几日不忙了,小莲又跟秀芝婶子还有阿大,挑了几个机灵的人到后院教大家育姜种。
都是自己庄子上的人,也不怕偷师。
第二日,小莲又去丰长村买了1000斤的姜种回来育种,1500的姜种大概能种二十亩左右。
剩下的地她打算种花椒苗。
只是这样一来,庄子上的人手就不太够了,马上地里的辣椒也快要长成,到时候需要收。
辣椒长上来以后,还得抽出来一部分人手做剁辣椒,思来想去,还是得买人手,外加忙的时候,请附近的村里的人帮忙摘辣椒才行。
第二日,秀芝婶子又从牙行挑了10个壮劳力到庄子上。
人买回来统一让阿大去管理,阿大又举荐了一个小斯,两个人配合起来干事也默契。
在庄子上待了有半个多月,小莲又跟石鹏回大圩。
中途路过泥河县城经过铺子,月牙那里生意稳定,每天的底料供不应求,若不是限量,恐怕带过去的底料早就卖空了。
资金回笼了一大波以后,小莲带着银子回大圩。
回去第一件事,小莲就去了趟里正家。
“你是说,要把剁辣椒的方子拿出来,教村里人?”
里正心情复杂,感动又无奈。
征兵把村里大半的壮劳力带走了,剩下的老弱妇孺,能不能平安度过这个冬天都是难事。
他虽作为里正,但毕竟能力有限,帮不了所有的人。
现在小莲愿意把房子拿出来给村里人,这样无疑是帮了全村人的大忙,也给了大家伙找了一条新的活路。
里正想谢谢小莲,可是又不知道如何开口。
“里正,我也跟您直说,酒楼从我这拿剁辣椒回去,一斤是28个铜板,我教大家这方子的话,每一斤需要从里头抽10个铜板下来。”
里正觉得小莲的要求无可厚非,都愿意把方子拿出来了,还有什么不答应的么?
如果连这样的条件都不答应,那这样的人也不必管她了。
“应该的,应该的。”
看到里正没有反对,小莲又接着道:“我这方子跟酒楼签过契约,不能外传,所以除了我们村的人,不管谁家亲朋还是好友,还是什么外嫁的妇人,一律不能传出去。
而且剁辣椒做好以后,这能卖给那家酒楼,不能偷偷拿出去另卖的。
若是上述里面有一条违背了,里正到时候赔我2000两银子之外,还请里正再把人逐出咱们大圩村。
这种不顾其他让人死活的人,也没必要留下了。”
里正虽然讶异小莲小小年纪,但是说话做事都考虑的很周全。
里正当然点头,小莲当晚回去,就细细把条款,事项,以及保密等罗列出来,然后第二天拿去给里正看。
二人把所有事情商议好,里正这才通知的全村人聚在祠堂,说这事情。
村里人听到小莲愿意教自己做剁辣椒,无一个例外,没有不感激的。
很快,各家派一名代表,个个神情严肃的在契书上按了手印。
按好手印,小莲见大家都有些严肃,于是笑笑:“乡亲们,各位叔伯婶子爷爷奶奶,剁辣椒不难,但是毕竟吃的东西,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
还有就是,从今天开始,每天我们家都有几个师傅来教大家学习怎么制作。
制作剁辣椒比较贵的调味是盐巴还有姜块,所以大家一定要节约。”
随即下面就有人保证,自己一定好好跟着师傅后面学习,不会浪费。
回到家以后,小莲把作坊的四个人叫到堂屋。
“啊?叫我给大家当师傅啊?我不行的。”
陶氏有些不好意思,平时她在作坊关起门来自己做剁辣椒还行,要让她手把手教别人,一时还真有些不好意思。
“有什么不行的婶子。”
二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