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姜侧妃沉默,徐婉也不急,“当然,这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婉儿就是先来跟姜姨娘说一声,姜姨娘可以着人问问苗嬷嬷或者父王,这边我回去把进府的婢女和跟换的婢女名单捋一捋,到时候呈给姜姨娘过目。”
徐婉没说让她去问周王妃,倒不是怕周王妃不同意,毕竟汉王发了话,周王妃一向敬重汉王,不可能不给汉王面子。她只是怕姜侧妃去问,惹周王妃不高兴。
然而毓秀院里的周王妃这时却没心思顾及徐婉的事,因为汉王今日匆匆赶来是有大事告诉她,京城宫里的皇帝批复了她儿子沈詹承袭世子之位的帖子。
这事拖了快一年了,表面上看起来,她和汉王对此事不在意,可实际皇帝批复此事还是让她们夫妻俩开心,倒不是本身看重世子之位,而是这代表了皇帝对汉王府的态度。
有了这份封诰,就表示朝廷对汉王府的青睐,也意味着朝廷暂时没有削藩的打算。
京城那边,汉王有自己的人脉,他是提前收到了消息,“圣旨大概一日后到,你这边先不要声张,不过詹儿那里可以先知会一声。”汉王和周王妃商量。
周王妃点点头,“好,妾身明白。”儿子身体不好,到时公公带着圣旨驾临,需儿子亲自接旨,他们怕儿子准备不及,所以要先告知儿子有个准备。
“这次皇帝怎么突然同意封诰了?”周王妃问道。
汉王脸上的笑容愣怔了一下,才道:“是太子进言。”
见王爷神情有异,周王妃又问:“无缘无故,太子怎么想起我们汉王府了?”
王爷道:“其实究其根本,是老大媳妇的功劳。”
原来年前沈詹承袭世子之位被宫里压着一事传开来,王爷王妃都无动于衷,沈詹看着也无事人一般,但是赵氏却是怒火中烧,又见徐婉和沈萱怀孕,心中更是嫉恨憋闷,便写了封信给京城的太子妃。
太子妃是赵氏的姑姑,两人虽然差着辈分,但感情一直很好,赵氏在信里除了对姑姑的问候还透露出她对于丈夫不能承袭世子之位的苦闷。太子妃看了信后,便求了太子帮忙,最后太子向皇帝进言,从而使得皇帝同意了沈詹承袭世子之位。
“老大媳妇虽然做事不太妥帖,心胸也不够宽广,但终归是有个得力的娘家。”周王妃喟叹道。
汉王也明白周王妃话里的意思,“本王知道你不是很满意赵氏这个宗妇,不过看在她和东宫的关系上,其他的就别在要求了,之前本王一直想与东宫交好,派了多少人去,太子都避而不见,这次太子愿意出面帮咱们,以后再想与东宫搭上关系就容易多了。”
说到这里,汉王也不免叹了口气,想来当初父王做主替詹儿求娶赵家女,恐怕也是料到了今日的局面。
周王妃又何尝不明白汉王的意思,只是想着嫡长女沈悠的聪慧大气,沈萱的明媚活泼,徐氏的温婉孝顺,甚至连容华县主都胆大矜贵,在看看赵氏……原本,上次出了石榴月饼一事,她准备把孙子承佑抱来身边教养,哪知承佑生病,离不开母亲,只得暂时作罢。后来准备过完年在和赵氏商量,不曾想又遇上何夫人和容华县主婆媳俩打擂台,耽误到现在,又有了沈詹承袭一事,怕是只能再次搁置了……毕竟儿子能够承袭世子之位是儿媳的功劳,这个时候,她这个婆婆怎好抱走孙子……罢了,承佑还小,过段时间再说吧!
中午汉王留在毓秀院用了午膳,下午送走汉王后,周王妃又马不停蹄的去到儿子沈詹的碧霄阁,她与儿子聊了半晌,陪着儿子用了晚膳才回。第二日又让赵氏把孙子带来毓秀院,陪孙子玩了一上午,下午又言语教导了几句赵氏,虽然这次世子承袭是靠她,但是周王妃怕儿媳因此自大,便教导她行事要沉稳低调,嘱咐她安心照顾儿子带好孙子。
赵氏当时脸色就不好了,不过也不敢发作,憋着一口气期期艾艾的受了教,等回到自碧霄阁,进了自己屋子就发起火来,大骂‘沈家不是好东西,得了便宜还卖乖’,气得拂落了婢女上的茶水,把一旁的沈承佑都吓哭了。好在她的陪嫁嬷嬷还有理智,赶紧唤奶娘进来把小主子抱下去哄,她则又是安慰又是劝导的安抚好赵氏。
周王妃尤不自知她的所为让儿媳心生不满。
第三日圣旨到,汉王领着一家众人在前庭正殿迎接圣旨,赵氏虽然前一日才被周王妃教导了,可丈夫承袭世子之位还是让她忍不住狂喜,等她和一众女眷们回后院时,一路上下颌高昂、面色倨傲, 目空一切的姿态让各院姨娘姑娘们都暗暗撇嘴。
连如月都忍不住在徐婉耳边低声吐槽:“都说容华县主趾高气扬,这与大奶奶相比,可真是望尘莫及。”
“小心祸从口出。”徐婉瞪了如月一眼,“还有,以后记得称呼世子妃。”
徐婉约束着身边人,别人院里的事,她并不关心,赵氏倨傲也不过逞口舌之快,自己避着点到也没什么。她现在比较在意的还是自己陪嫁妈妈和小丫头进琅华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