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董,恭喜呀。听说您昨天又买了一家工厂,想好做什么了吗?”张厂长一边倒茶,一边殷勤地问。
自从“下岗潮”来临,张厂长再也不在梦里回忆过去的轮胎厂了。
一个人下岗叫倒霉,一群人下岗那叫大势所趋。
何况他现在仍旧是厂长,虽然不算铁饭碗,但也是香饽饽呀。
“做点洗护用品吧,洗衣粉、肥皂之类的,上礼拜收购的那家,就生产纸巾、卫生巾,都是消耗品,市场需求大。”
张厂长呵呵笑:“您看好的,肯定不会出错。要是有哪里我帮得上忙,尽管开口。”
姜晓穗瞥他一眼,说:“不用,你管好用品厂就行。”
张厂长:“……”
其实他可以身兼多职,真的。
“张厂长啊……有件事我考虑了几天,差不多该办了。”
“什么?”
“海市出商品房了,你知道吧?”
张厂长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
姜晓穗放下杯子,看着他眼睛,说:“海市开始试行公积金制度,住房试行改革,由‘公家房’转向‘商品房’。我想把单位的房子卖给职工,当然价格肯定会低于市场价。”
一句话落下,办公室里久久没有回音。
张厂长噎了半天,问:“卖房?”
姜晓穗点头:“是啊,这也算员工福利了。我家现在住的房子,是靳叔靳婶家的,他们也有购房指标。具体价格,可以按工龄折算,现在政府推出低息贷款,买房不是难事。”
张厂长懵逼了:“你让靳叔靳婶买了房子,再租给你们?”
姜晓穗笑道:“张厂长是不是糊涂了?既然已有了商品房,我家肯定要买的。不瞒你说,最近我们已经在看房子了,浦西有一片住宅,位置和面积都不错,我打算先买两套。”
“您要搬到浦西去啊?那边虽然是金融新区,可到底是郊区啊……”
“张厂长这可是老观念啦,浦西实行经济特区政策,以后工业、商业中心都要转移,人口自然也要转移过去。我丈夫的单位在迁移名单中,我们全家自然也要跟着搬。”
一个女强人,怎么跟着男人跑呢?我们老厂区多方便啊……张厂长在心里蛐蛐。
“何况那边什么都是新的,住着舒服。”
张厂长叹气:“姜董,住房改革的事我也听说了。但房子是单位的福利,你让员工买,他们恐怕不能理解。”
姜晓穗笑:“海市的房价肯定要往上涨,现在商品房市场刚出来,买房的都是些华侨和外国人。咱们自己人反倒瞻前顾后,容易错失机会啊。张厂长,我跟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当初买下工厂,家属住房我也一样拿了钱的。我要不为员工们考虑,大可不提这一茬。等将来海市地皮翻了几倍,我再把房子出手,赚得更加容易。”
她不顾张厂长难看的脸色,继续说:“你也不用觉得我周扒皮。工厂以后经营如何,会不会搬迁那都是未知数,但房子写到自己名字下,才是真正的保障。我找你,是让你先列个优惠购房的文件出来,供员工们考虑。这个优惠呢,两年内可能不动,大家能再想一想。”
张厂长松口气,他真怕姜晓穗不管不顾,非让大家掏钱买房子不可,那事情可就难办了。
“还有一件事,趁着这个机会。你把在职员工住房情况梳理出来,明确好一个人进厂住几平方宿舍,那些拖家带口,人数超标的,按实际超标的平方数把房租补上来。”姜晓穗敲了敲桌面,“从前的就算了,往后必须按规定办。至于那些全家都没在厂里工作的,限他们一个月内搬出去。”
张厂长慌了:“姜董,这……这是不是不太好?”
姜晓穗笑道:“张厂长,这件事其实从我买下工厂那天就该办了,我是念在大家刚下岗、工厂刚被卖了不容易,所以才拖了这么多年。现在外面是什么情况,你应该清楚。”
张厂长心里难过,公家时代果然是过去了。
“行,我知道了。”
晚上,周瑞华回来,提起看房的事。
“我今天去新区看了,小区盖得挺漂亮,环境也不错,单独一栋别墅,跟咱们在香港的差不多。”
“差不多?”
“好吧,规模上要小一些,跟咱们省城家里差不多。”周瑞华改口,“但也很难得了,你想想咱们从前住的是什么房子?外公外婆家住筒子楼,楼道里两个人并肩都走不下。这儿的房子倒算宽敞,不过没地方活动。”
姜老太听了很向往:“照你这么说的,咱们搬去浦西还挺舒坦的?”
“指定的,奶。那边房子都在一个小区里,您出了门,在小区里散散步、健健身。哦,对了,还有老年活动室呢,碰上节假日还组织活动,您和爷爷不会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