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呢,以江南舞弊案为起始,大清的内部基本已经完成肃清,经济方面也开始了快速发展。
如今政治经济并驾齐驱,为大清打下了良好的底子,盛世之景已经初见端倪。
也就在这个时候,雍正二年 十二月三十一,一年终末,雍正正式册封弘晖为太子,将他们原本所住的雍亲王府改为了雍和宫赐给了弘晖。
长女布尔和晋封为固伦文嘉长公主,次女嘎鲁玳晋封为固伦敏嘉公主。
两个女儿都有封赏,但弘晖之外的儿子都依旧是光头阿哥,可见雍正对弘晖的偏爱。
当然了,很多人认为这是雍正被康熙传染的“嫡子情节”,并且后来登基后的承泰帝也有这样的情节,可以说祖孙三人一脉相承。
但我是不认可这个说法的,无论是康熙、雍正还是承泰,他们三个人喜欢嫡子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康熙喜欢胤礽,一方面确实是因为他的“嫡子”,不只是因为孝诚仁皇后这个原配嫡妻,也是因为在当时那个局势下,“嫡子”意味着正统,封嫡子为太子,更多是出于政治考虑,是为了稳固江山。而康熙和胤礽的情谊 ,是后期养育过程中培养出来的。
但雍正对承泰帝,对我们的小弘晖是不一样的。弘晖是雍正的第一个孩子,从未出生就被雍正期待,出生之后更是一手被雍正带大,这样的待遇是雍正之后的儿子没有的。
册封太子时,雍正早已大权在握,选弘晖完全是因为他情感上是真的偏向弘晖。当然了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雍正知晓自己的身体情况,早早的册封他也是为了给他铺路。
总之,从头到尾,弘晖都是雍正的第一选择。
而后来的承泰帝对永明,则是一种情感寄托,他是试图将雍正对他的好复制到永明身上,但显然永明辜负了他的这份好。
看了弘晖日记,想来大家也知道,承泰帝到后面其实是知道永明当不起这个太子的,但因为心中的那份念想,他始终做不了废太子的决定,还是咱们的淳亲王胤佑骂醒了他,当然了也骂哭了我们的十七。
很多人都认为,直到这个时候,知道承泰帝做了废太子的决定,他和胤礼才真正接受了雍正的离去。
就像承泰帝在日记里写的,他这一生兢兢业业的当承泰皇帝,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可以做回阿玛的弘晖。】
祖孙三代,唯有雍正和弘晖的父子情最能打动人,胤礽看着天幕上给出的一篇篇相关的记录,透过那一个个文字,心中唯有羡慕。
他想,若是他能去到那个世界,哪怕他参与不了,只是旁观,应该也会很高兴吧。
【“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尊严只在剑锋之上”,雍正三年,武德充沛的大清走上了开疆扩土的道路。
一切要从一场军演开始。
此时,大清的敌对方准格尔来到京城打探新皇的能力,刚好遇上了火器研发成功,为了检验火器的威力,同时威慑天下,大清开展了第一场军演。
首次军演,邀请了蒙古各部族和准格尔的来使,步兵、骑兵轮番上场,火枪、火炮直接轰垮了在场所有外族的胆子。《雍正王朝》也拍出了这一幕,据悉当时剧组为了还原,用的都是当时那一代的武器模型,一比一还原,我放给大家看一下……】
“说得好!”
汉宫里,刘彻听见天幕的那句话大声喝彩,太极殿的李世民也不遑多让。
不只是他们两个,武德充沛的秦朝上下也是大声叫好,同时对放出来的视频里炸的天崩地裂的火器更是感兴趣。
“火器,朕要了!”
于是,又是一轮你争我抢,不掏空家底不罢休的打赏出现在天幕上。
【感谢各位大佬的打赏,大家今天真的很激动啊,这么喜欢雍正帝吗?
不过,说到这里,我也确实很激动啊,就一口气给大家说完哈。
军演还没结束呢,青海首领罗卜藏丹津叛变,刚好就成了火器试验的最好的靶子。
雍正三年5月底,恂亲王允祯成功平叛;6月,恂亲王上折,准格尔守军偷偷入侵西藏,雍正以“不迅行扑灭,将来必为蒙古之巨害,贻中国之隐忧”为由,下令发兵征讨;8月下旬,允祯便攻下准格尔,生擒准格尔首领策妄阿拉布坦。
至此,祸乱大清统治已久的准格尔彻底消失,也成就了允祯的“大将军王”名号。
而与此同时,直亲王胤禔在雍正的命令下,暗中带着人马和充足的火器驻扎在了沙俄边界,对这个虎视眈眈,总是不怀好意骚扰自己,暗中支持准格尔的邻居亮出了爪牙。
直亲王也不发动战争,就是守在边界,在边界也搞了个演习,没事放两炮,没事就放两炮,气得当时的彼得一世牙痒痒。
但因为沙俄当时的处境也不好,兵力都投在了争夺黑海出口上,根本没有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