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华回到办公室后,想着刚才一路上看到的那一个个患者脸上的笑容,忍不住陷入聊沉思。
何志华与中医结缘,来自于高中时候的一场患病经历,正是那一次特殊的经历,让何志华与中医结缘,这也是他下定决心学习中医的主要原因。
当时的何志华因为刚刚离开了福利院,一个人在学校住宿生活,生病之后自然是没有太多的钱去治疗的,病自然是不会去治疗的,但是当时他患有胃病,到了咳血的地步,他不得已借了老师五百块钱去医院里看病。
但是在医院门诊挂号之后,几乎所有的医生都是让他先做胃镜等各项检查,高昂的检查费用让他望而却步,最后还是一位老中医为了开了十剂药,治好了他的胃病,总共花费两百零三块!
正是这次的经历让何志华意识到中医存在的意义,也明白自己未来该做什么。
进入大学之后,从入校宣誓的那一何志华就谨记自己的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停
进入实习期之后,何志华更是明白中医存在的意义,所以他一直以来牢记医生工作的特殊性,不敢有学医谋利的想法。
毕竟无论是从古代大医精诚,到学校老师的谆谆教诲,崇尚的都是学医就要耐得住寂寞,而且不要有发财的思想,这也是每个医学生最常规的道德教育历程。
但是何志华在中医传承人大赛之后,却是更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中医要想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来支持,否则根本走不了多远,而这一切就是要认识到中医本身的价值!
人们对于任何一个事物,是否愿意花费金钱,本身不应该归于道德问题,而是价值认可的问题,所有不想花费金钱的观念都是在耍流氓!
中医要想生存,就是要将自己的价值展示出来,这也是任何一种事物存在的根本所在。
就像人们去饭店吃饭,对于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一般都不会嫌贵,我们去购物,只要在消费能力范围内的,基本都不会嫌贵。
在消费观念中,人们都遵循着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人们只为认为值的东西买单,一个事物的价格,如果超出了我们心中预期,自然我们就会拒绝。
何志华正是因为明白了这个道理,才会建立中医药研究院,这里是他的理想所在,也是他准备将中医进行价值定位的地方。
中医,在何志华看来,要想发展,就应该将自己的价值展示出来,从而让患者心甘情愿的去花费金钱!
在安康中医药研究院的收费列表中,明确了中医收费的各种标准,这既可以让收费透明化,也可以让每一位患者明白自己的支出究竟花费在哪儿,从而潜移默化的改变人们的观念。
裴一中的《言医·序》:学不贯今古,识不通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
这段话的意思是如果学问不能精通从古代到现代,学识不能像人那样,医术不能像神仙那样高明,德行不能像佛那样高尚,这样的人宁可耕田织布来养活自己,断然不能当医生来耽误世人。
但是一个高明的医生要想成长起来,却是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如果没有回报,看不到未来,那么就没有人愿意去学医,而这就是一个悖论的存在。
这也是目前中医的困境所在,毕竟中医要想成长起来,需要的时间更长,而中医又不被现在的主流人群所认可。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药的价格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
一方面是廉价的普通药材,另一方面是价的珍贵药材,而决定两者差别的,不仅仅是药效,最主要的还是稀有程度。
因为药材是真实可见的,当阿胶涨到五千块一斤的时候,人们觉得这是应该的,毕竟物以稀为贵。
当虫草涨到价的时候,人们觉得这真是一个好东西。
但当拿着一个中药处方,只要药价稍高,患者就会怀疑医生,是不是想讹钱,故意开大处方。
这是因为处方并没有直观的产品,更没有疗效的保证,再加上平时对中药的廉价观点,从而导致中医的价值被漠视!
之所以会如此,那就是因为知识往往因为无形而被忽视,但是作为崇尚中医知识,追求中医传承,深知中医进步知识求索艰难的中医,对于这样的怀疑还是难以承受的,而这也成了中医的结!
何志华想了很多很多,他很清楚,面对社会的质疑,舆论的压力,甚至西医的针对,他必须要将自己的思路给理顺,只有这样才能坚定自己的信念,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这一夜,何志华睡得并不踏实,因为他心事重重,对于研究院即将面临的困境,他压力太大了。
第二早上,何志华吃早饭的时候,就接到了李元明的电话,得知今有卫生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前来检查。
“我一会儿去你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