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安很想回金州府,但现在的他却走不开。他只能给张月如回信。
他在信里向张月如表示感谢。并让她好好休养身体。
而关于给孩子起名字的事情,潘小安说暂时还没想好名字,但可以先叫双十儿。
张月如看到这个名字,不由笑出声。
“夫人,官人在信里写了什么?”
“师师,我把信给你,你自己看。”
“可以吗?”
“咱们姐妹没有秘密。”
李师师看完信,她有点吃醋。“臭小安,你也没少和我使劲。我咋就没有怀上孩子呢?”
双十儿,这个名字,李师师也很喜欢。“臭小安还是很有才华的。”
李师师想起那句“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等我有了孩子,就起名叫双虎儿。
张月如见李师师脸色暗沉。知她心里不高兴。
张月如便把李师师拉到身前。她给李师师耳语几句。
李师师瞬间脸红。“姐姐,真的能管用吗?”
“等官人回来,你试试就知道。”
李师师羞涩的点头。“我都听姐姐的,姐姐待我最好。”
两个女人的说话声,吵到双十儿。他哇哇哭起来。
“姐姐,双十儿是不是饿了?”
张月如抱起孩子。“才刚刚吃过,哪能饿得这么快。他只是淘气,想黏人罢了。”
为了以示普天同庆。张月如打算给安国的幼儿,发一笔银子。
“姐姐,你知道咱们安国有多少幼儿吗?”
“那日安心来看我,我问过她。她说安国每年有近四万幼儿出生。而六岁以下的孩子,接近二十万。”
“这人数不对吧?”
“师师,这人数是正确的。虽然安国大力发展医学。但每一年夭折的幼儿,还是很多。”
李师师叹口气。“可惜我只是个戏子,不能保护他们。”
“师师,术业有专攻,不必苛求自己。”
“姐姐,你打算怎么办?”
“我想给双十儿祈福。给安国的幼儿祈福。”
“要去寺庙吗?”
“不不不。我要给安国的幼儿,发一笔银子。”
李师师沉思:“姐姐,这些年我也攒了一些银子。我也出份力吧。”
张月如高兴起来:“好师师,你能出多少银子?”
李师师对钱财,向来不看重。“我可以出十万两。”
“妹妹倒是富裕的很”张月如打趣。她盘算着说道:“师师,你出三万吧。琼英,小颖,安心和安静,她们也都出了三万。
各州府送来的金银,还有新罗,九岛以及海外送来的金银,足有一百万两。
我想着,咱们如今的生活,终归要好黎民百姓太多。
所以,这些银子放在仓库里,还不如发给安国的孩子们。”
李师师感动。“姐姐真是活菩萨”
张月如笑了笑。“官人说过,一日三餐两菜足矣。自己能吃的好,别人也能吃到饱。”
章程就这样定下来:
安国六岁以下儿童,每人可以领一两银子,连续领三年。三年内新生儿童,也算在里面。
这一两银子,只是习惯性说法。确切的说,是每个孩子发十块钱。
孟子曾经说过“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你自己吃的小肚溜圆,转脸告诉别人少吃是福。你这不是有毛病吗?
安国妇人听到这个消息,都欢呼雀跃起来。像很多安国妇人,一年连三块钱都赚不上。
这十块钱,可以让很多家庭,能有一年的好日子过。
张月如的这个政策一出,在安国掀起一阵生育潮。
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饶是潘小安致力改革一些事情。
但安国百姓的收入,还不是很高。且贫富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
像金州府靠着王城,像东夷府依靠港口,它们发展的早,所以这些州府富裕。
而那些刚归入安国,且没有港口资源的地方,那里的百姓收入就会低很多。
百姓手里没有活钱,他们消费的意愿就会降低。这对安国的工商业,都是不利因素。
好在,安国百姓的吃食上,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一年两季产出,百姓不缺粮食吃。
十进一的粮食税收,也不算高的离谱。只是,百姓手里缺钱用。
这个问题,潘小安早就注意到。可现在,安国主要任务,还是在开疆拓土上。
而开疆拓土,花费巨大。国力不昌盛,很难维持大规模,长久的征战。
战争极其消耗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