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二月,在一拖再拖之后,沈定终于下令准备天子西行事宜。
而他也在出发之前,与荀攸一道,敲定了弘文馆的一概事项。
“如此,可招募讲师矣!”
沈定翻动着手中的书册,感慨万分。
对面荀攸也是面露轻松之色,笑着应道:“正可与将军整军一同进行。”
“正是如此!”沈定点头。
弘文馆是沈定准备新设的机构,第一阶段的作用是教学。
与太学对应,称之为“弘文馆小学”,招募讲师,教导已经完成蒙学课程的士子,课程涉及儒农兵算工等各方面内容。
第二阶段的作用是培训官员。
提拔优秀的讲师,或者辟名士猛将,任命为学士,称之为“弘文馆学士院”,教导县一级官员,或各衙掾属。
按照规划,每一批学员的的第一课,全都由沈定亲自讲授。之后还要不要亲自授课,视情况而定。
目前的计划是优先安排准备提拔的官吏入学,学士也由大将军府的幕僚兼任。
第三阶段的作用是参赞军政事。
优秀的学士,或者有特长的文武——好就好在这个时代文武不分家,所谓的名将,只是具有战争特长的名士——这些人将被任命为大学士。
名义上是教导沈定,以及沈定幕府的曹掾。
实际上是在沈定手下充当后来的中书省。
其中种种细则无需赘述,按照沈定与荀攸的讨论,第一阶段可以立即开始。
借助弘文馆小学,大批量招募那些不得志的文士。
不管他们有没有用,总之避免人才外流,甚至能够倒吸其他地区的人才。
基数大了总有几个成才的。
高才者入沈定幕府,或者安排进中枢,作为标杆。
中才者充入郡县,或者放到徐晃、张黑足等人帐下,让教书改变命运成为常态。
庸才者老老实实教书,也能得一份禄米,好歹算是官身。
第二阶段等到沈定整军的时候再开始,准备提拔的将校轮流拉进学士院学习,军队整编完毕,再放回去领兵。
至于第三阶段,虽然荀攸没说,但沈定自己估计,至少需要击败袁绍一次。
又或者拿下益州,形成嬴秦之势,用出来才能起到作用。
沈定心满意足地将书册放下,对荀攸道:“公达就做这弘文馆第一位学士,先为我整顿讲师,建设小学,如何?”
荀攸深吸一口气,拱手道:“必不负将军所托!”
答应下来,荀攸当即开口说明自己的计划:“我预备先自上雒、商县与洛阳始。
“商县近荆州,可以尽可能快地将弘文馆的消息传到荆州去,也便于寓居荆州的贤良观察。
“洛阳接陈留、颍川,正是本朝文萃之地……”
正说话间,令史通报闻声中郎将求见。
荀攸立即闭嘴。
沈定让人叫齐固进来,随即扭头对荀攸道:“公达之能,我素信之。弘文馆之事,公达可自决之,后预我所知即可。”
不管你想干啥,不用跟我解释,先去干,干完了告诉我你干了啥就成。
荀攸知道沈定对弘文馆有多么看重,所以他更知道沈定这么说是对他何等的信任!
于是他起身下拜,再一次道:“攸必不负大将军所望!”
走进屋内的齐固见此,颇为诧异。
不过他没去多看,朝沈定行礼之后便坐在一旁。
等荀攸离去,他才开口:“光禄寺还有一名虎贲左陛长幸存,目前护卫宫殿的卫士都是此人统率。”
虎贲左陛长是虎贲中郎将的属官,职责就是率领虎贲值守。
沈定没有开口,齐固接着道:“当前虎贲四郎总计六十八人,其中二十五人是华阴幸存者,二十一人是父兄亡故,子弟继承者,其余二十二人乃是自执金吾转入。”
虎贲四郎,是虎贲中郎、虎贲侍郎、虎贲郎中、节从虎贲的统称。
一般而言,只要当上虎贲郎,就可以父死子继,世代保有官职。
沈定敲了敲榻边扶手,开口问道:“司徒赵温是否参与其中?”
“未曾探知。”齐固给了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言罢,不等沈定再问,齐固直接给出两个名字:“常侍曹尚书郭溥、侍中台崇皆与伏完往来。”
“就此二人?”
“查知者仅此二人。”
沈定默然。
齐固道德水平有点高啊,竟然没有趁机株连。
既然齐固没给更多的人,沈定也就不多追究,他直接起身:“走,去不其侯府。”
不其侯是伏完的封爵。
伏完此时正在家里教子。
他和长子是肯定要跟着去长安的,但其他儿子就没必要去了。
留一个在洛阳待着,其他人全都回老家。
“谨守家门,不要应举辟。”伏完仔细叮嘱,“若是见事不对,立即避入山林。”
还没说完,突然仆客前来通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