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胤乾毅然言道:“回禀父皇,北伐若不胜,儿臣誓不还朝。”
赵皇听后,颔首赞许:“好!倘若你能为赵国攻下一城半池,朕便册封你为亲王。”
赵胤乾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喜色,确认道:“父皇,这可是你说的哦!”
赵皇郑重道:“君无戏言,朕向来一言九鼎。”
随后,他转向兵部尚书韩无疾,吩咐道,“韩无疾,北伐所需的粮草辎重,全权由你兵部负责统筹调度。”
韩无疾恭敬地回答:“微臣遵旨,定不负圣望。”
赵皇转而望向赵胤乾,语气中带着几分温情:“胤乾,念你离京已久,恰逢过几日便是除夕。此番回京,朕特许你在上京多停留些时日,待上元节过后,你再返回幽都吧。”
赵胤乾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感激道:“谢父皇恩典!”
退朝之后,赵胤乾没有片刻耽搁,径直朝着凤宁宫的方向行去。
按照宫中的惯例,他先向皇后敬茶请安,随后便步履匆匆地赶往生母沈离的居所。
沈离虽已贵为沈妃,但日常仍保持着简朴的习惯。她平日里总是一袭素衣,不施粉黛,日日吃斋诵经,心境恬淡如水。
当赵胤乾踏入她的居所时,她正静静地跪坐在蒲团上,虔诚地念着经文。
见到赵胤乾的到来,她欣喜地起身上前,紧紧握住赵胤乾的双手,仿佛要将所有的思念都融入这温暖的掌心中,轻笑道:“胤乾,你可算回来了,母妃日夜堂前诵经,总算把你给盼回来了。”
赵胤乾望着沈离那张熟悉而又略显苍老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深情与愧疚,“母妃,我回来了。让您担心了这么久,孩儿真是不孝。”
沈离细细端详着赵胤乾,目光落在他尚未解下的甲胄上,眼中闪过一丝骄傲与心疼:“我的皇儿长大了,已经能够统兵征战沙场了,真是让母妃感到欣慰。只是,你这孩子,怎么一回来也不先卸甲休息片刻呢?”
赵胤乾心怀愧疚地低下了头:“让母妃挂心了。孩儿刚从乾清宫出来,心中念及许久未见母妃,一刻也不愿耽搁,便匆匆赶来见您了。”
沈离轻轻摇头,眼中满是慈爱:“傻孩子,母妃一切都好,你无需挂心。”
她稍微一顿,关切地问道:“这次回来能待多久?”
赵胤乾答道:“约莫半个多月吧。”
沈离听后,满心怜爱地望着他:“幽都那边条件艰苦,定不比上京富饶。乾儿,你在边关一定是吃了不少苦头。瞧瞧你,都瘦了许多。”
赵胤乾微笑宽慰:“孩儿一切安好,母妃不必挂念。”
沈离仍有些放心不下:“幽都那边可有战事?燕人有没有进犯?”
赵胤乾摇了摇头:“母妃放心,幽都大营驻扎着二十多万兵马,燕人若胆敢来犯,儿臣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沈离闻言,心中稍安,但仍不忘提醒道:“我听闻燕人骁勇善战,乾儿你可千万不能轻敌啊。”
赵胤乾认真地点了点头:“母妃放心,孩儿心中自有分寸。”
沈离见状,心中终于放下了一块大石头,又催促道:“乾儿,你刚一回上京便进了宫,想必王府中的妻儿早已盼你归来。快些回去吧,莫让他们等得太久。你不在的这些日子里,海棠可都时常念叨着你呢。”
赵胤乾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不舍地告别道:“母妃,那我过几日便带着海棠和雅芝进宫来看您。您一定要好好保重身体。”
......
夕阳西下,镇北王府前,容嬷嬷焦急地站在府门之上,眺望远方。
她身后,夏海棠与魏雅芝静静伫立。
夏海棠率先开口问道:“雅芝,你不是说是与殿下一同回来的吗?这都等了快一天了,怎么还不见他的身影。”
魏雅芝轻声回应:“或许殿下在宫中被什么事给耽搁了。”
夏海棠闻言,不禁皱眉,心中暗自祈愿:“但愿殿下一切安好。”
见状,魏雅芝提议道:“海棠,你不如先入府中等候,待我见到殿下归来,再派人前去通知你。”
夏海棠坚定地摇了摇头:“不,我今日定要等到殿下。”
就在这时,地面忽然传来轻微的颤动。
容嬷嬷手指前方,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看,殿下,是殿下回来了!”
众人闻言,纷纷抬头望去,只见一队骑兵身披甲胄,策马奔腾而来,为首之人正是赵胤乾。
他身穿铠甲,英姿飒爽,尽显镇北大将军的威严。
赵胤乾勒紧缰绳,纵身跃下马来。
身为镇北大将军,他进京的阵仗自然非同小可。
此次随他进京的亲信军士多达上百人,但除了随行的十余骑跟他进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