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明春最后的几句话可谓是结结实实的拍了一部分学校教授的马屁。这些教授就是对方口中的“独行者”。他们半辈子都沉浸在某一领域研究。
荀老头瞥了台上的小子一眼,又是一声冷哼,只不过这次哼的声音很低,倒像是小孩子赌气。
陈教授听着自己学生的话由衷的高兴,扭头一看身边的老人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落了泪,似乎是想到了些什么。
蒋明春握着话筒,把长长的电线撩到一边走到黑板前。
“博学的人我们崇拜,但独行者也更要尊敬。就像现在我们国内的大部分学者喜欢追求西方文化,学习西方文化以此来提高认知拓宽自己的文化道路。
可我想说的是,西方有西方的开放,东方有东方的传统。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西方,拓宽道路,而放弃在自我文化上的深耕和延长。
文化的优劣不是比宽度,也要比长度。用西方的砖拓宽我们东方的路,这才是最好的选择!”
热烈的掌声再次响彻,也并不是所有学子都赞成这个观点。这些各大高校的才子们不是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都有各自的思想。
不过蒋明春说的这番话也给了他们一些启发。
副校长和刘主任一行校领导们也跟着鼓起了掌。
随后就见蒋明春再次拿起粉笔,在‘《认知与文化》五个字的上方,写下了“教育”。
“最后,我要再提一点。我们谈论《认知与文化》的一切基础都是建立在教育。 没有教育,这些东西都是空谈。
我很欣慰,也很感激!我们的国家恢复了高考,开始重视起了教育。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第一批受益者! 我坚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人因此受益。
教育是认知的基础,认知是文化的道路!
一个国家离不开教育,一个民族更离不开文化。
在这里我祝愿每一位同我一样的学子,祝愿你们:
不负韶华 砥砺前行!将来能够看到比燕大还要广阔的天地!”
雷鸣般的掌声又一次响起,就连后台的宪成杰一行人也忍不住拍手叫好。
“教育是认知的基础,认知是文化的道路。”
李田一默默重复着这句话,感觉有一股灵感从心里滋生。
几位领导们的手拍了一次又一次,却也丝毫不嫌烦。副校长满意的点着头:
“好一句 不负韶华,砥砺前行!这句话可以作为新一代的校训勉励学子们嘛!”
刘主任笑的开心,越看这小子越觉得满意,明天校报的题目他都想好了,就用最后这八个字。
演讲时间宣布结束,可这些学子们却像是打了鸡血一样,一个个争着抢着举手提问。
“明春同学,你如何看待伤痕文学?现在人们都说你写的《活着》也是一本伤痕类文学,这句话你认同吗?”
蒋明春看了这个马尾女孩一眼笑道:
“这位同学问题问的这么专业,可以当记者了呀!”
马尾女孩毫不怯场的自信一笑:
“我选修的就是《新闻学》。”
“那怪不得!”
蒋明春端起水杯喝了一口,这一顿讲,弄的口干舌燥的。
“关于伤痕文学,我不做过多的表述和评价。只能说是特定时期出现的特定产物。关于《活着》这本书。我不认为这是属于伤痕文学。《活着》没有那么多的批判性,和宣泄的意味。就是实实在在的讲述了一个人经历的一生。
要说思想和立意,可能更多的是在阅尽苦难之后的一种真理追求。”
得到了答案,马尾女孩眼睛弯成了月牙,朝他甜甜一笑。
蒋明春在人群中寻找下一个提问者,却看到了两张熟悉的面孔。
陈月红和张萌萌。
这两人也举着手,不过蒋明春并没有点她俩而是从二人后排选了一个男生。
被选中的男生很是激动:
“明春同学,我是你忠实的读者,从《地下交通站》开始就关注到你了。之前《老兵》发表之后,很多人都在说你是美化gmd,你能说一下你写作时的想法吗?”
“首先感谢你的关注。其次,对于那些说我是gmd的笔杆子,说我美化gmd的评论,我也不想去解释什么。一句话:
在外敌面前,一切为国家流血牺牲的人都是英雄。”
蒋明春之所以敢当众说这句话,正是因为前几天《燕京文学》找上自己转载了《老兵》。既然上面也默认了自己说了也无妨。
张萌萌看着台上的蒋明春谈笑自如的样子,心中突然有些泛酸,刚才对方明明已经看见自己了,却连个多余的眼神也没给。
难道那个赵寡妇的女儿真的就那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