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常清将来自陇右的军报,念给了周钧听,后者听出了战局的危急。
当初,郭子仪率领中路军,离开长安,讨伐江南的时候,为京畿之地,留下了八万用来驻防的大军。
这八万大军,分成了三部分。
第一部分大约三万人,驻守在陇右地区的廓州,防区与石堡城接壤,属于前线部队,负责直接防御有可能会走下高原的吐蕃军队。
第二部分大约两万人,驻守在长安西北方向的凤翔县,主要负责把守长安去往凉州的必行之路——泾州。
第三部分大约两万人,驻守在长安西方的扶风县,乃是长安城外的前营,也就是长安大门前的最后一道防线。
前些年,吐蕃祖赞因为遇刺身死,所以吐蕃国内封闭了边关。
在权力真空的这段时间里,吐蕃国内的诸多势力,开始彼此征伐,内乱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吐蕃国的桑赤若,扶持傀儡政权,再清算政敌,最后稳固国内,用了大约整整两年的时间。
但是,由于闭关锁国的状态,外界对于吐蕃国的认知,一直停留在内乱之上。
再加上南北唐作战,故而桑赤若取得吐蕃国大权的消息,并没有被传到外界。
这就造成,吐蕃国突然出兵,引发了一系列的混乱。
不仅郭子仪没有料到,左相高适没有料到,几乎朝廷里的许多人,对此都没有防备。
封常清拿着军报,对周钧说道:“吐蕃大论桑赤若,一改吐蕃军往年四处劫掠的习惯,将骑兵放在前阵,丝毫不理会攻陷的县城,直接快速突进,已经逼近扶风郡。”
说到这里,封常清用着一种不可思议的目光,看向周钧,喃喃说道:“陛下去年在大朝会上曾说过,吐蕃有犯边之心,不可不防,当时兵部和边将都说吐蕃内乱频繁,恐无力侵扰大唐……没想到今日,居然真的灵验了。”
一旁的伊斯听到这里,虔诚的说道:“陛下得神灵庇护,能够洞察一切。”
周钧心中想道,我猜到吐蕃东进这件事,说到底还是要感谢史书。
历史上的763年,吐蕃勾连回纥,共同侵犯大唐,攻陷了长安,最终使得生灵涂炭,损失不可估量。
也正是因为这次外族攻占大唐首都,使得周边外族看见了大唐的孱弱。
至此以后,大唐边疆混乱不断,再无停歇。
封常清此时皱眉说道:“陛下虽然有警示,但是朝中诸臣,对于吐蕃之祸,并没有过多防备……”
周钧:“去年,朕就已经向安西和北庭都护府下令,命其以协助团练为由,将焉耆军和瀚海军的驻地,向东迁移。如今,两军共计三万人,就驻扎在甘州一带。”
封常清先是惊讶,接着大喜,最后思考后说道:“陛下,吐蕃挑在这个时候,向东侵袭,我总觉得时机未免有些奇怪。”
周钧:“你是想说,吐蕃的进攻,事前已经有预谋?”
封常清点头道:“吐蕃调动大军,不似大唐便利。吐蕃大论需要事先向诸位东本发出金帐令,东本要在各翼内发动士兵。整个过程,往往需要半年时间……换句话说,吐蕃的战争动员,或许从今年春天就开始了,而那个时候……”
周钧:“那个时候,我军刚对江南发动讨伐。”
封常清:“如果臣所料不错,吐蕃和伪唐真的有所勾连,那么江城所使用的那些火器,吐蕃人有可能也掌握了。
周钧看向封常清:“如果吐蕃这次发动真的和伪唐勾结。那江南的那群人,既然找了吐蕃,自然没有理由忘了另外一个国家。”
封常清倒吸一口凉气:“陛下想说的是……回纥?”
周钧:“回纥太子赫达日如今就躲在大唐,回纥如今的领头人移地健,视其为心头大患,再加上茶叶的贸易,也使其觊觎。如果对大唐动兵,回纥自然不会缺席。”
封常清算了一笔账:“吐蕃此次有二十万大军,回纥如果全族发动,大约有十万骑兵。而唐军的大部分兵力,都调集到了南方,短期无法回防,这可如何是好?”
周钧:“回纥可汗被杀一事,扑朔迷离,回纥诸部其实并不都是臣服新汗。移地健表面上统一了回纥部族,但是他不得人心,只要战争和攻心双管齐下,回纥军队必定出现内讧。”
说到这里,周钧停顿片刻,继续说道:“真正麻烦的,是吐蕃人。”
封常清:“既然陛下料中了吐蕃人会东进,又事先准备了焉耆军和瀚海军,想要击退吐蕃人应当不难。”
周钧:“想要击退吐蕃军不难,但是朕的意图,不止在于击退,而是要使得吐蕃军,在数十年内,再也无力侵犯大唐。”
封常清一愣:“陛下是想全歼二十万吐蕃大军?”
周钧:“吐蕃地处高原,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大唐几次三番与吐蕃开战,都是铩羽而归。”
封常清不禁点头。
薛仁贵当年的大非川之败,申叔公在河湟兵败身死,总结下来,并非是唐兵不如吐蕃兵,而是吐蕃的高原优势,太过于显着,使得大唐的后勤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