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安西和北庭的援军,在得到皇帝的圣旨之后,即刻开拔,日夜兼程,仅仅只用了二十二天,就从甘州抵达了凉州。
率领安西北庭三万联军的主将,乃是瀚海军的军使郭昕。
郭昕,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州)人。寿州刺史郭敬之之孙,郭子仪之侄。
在史书中,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河西军镇多被吐蕃攻陷。
永泰二年(766年),时任朔方节度大使、中书令郭子仪奏请朝廷遣使巡抚河西、安西等地,并请置瓜、沙、甘、凉、肃诸州长史。
云麾将军、左武卫大将军郭昕奉命前往巡抚河西、安西等地,后来担任安西四镇留后。
在那之后,吐蕃急攻沙陀、回鹘部落,加之唐朝在事实上已经放弃了对西域的控制,北庭、安西变得孤立无援。
郭昕成了安西都护府最后一任节度使,在没有任何外援的前提下,苦守安西四十年,孤军战至大唐最后一卒,结局便是英勇赴死。
而在这个世界中,由于吐蕃侵犯敦煌无功,西域又有柳载、封常清这样的名将驻守,安西几无战事,所以郭昕没有立功的机会。
再加上郭昕乃是郭子仪之侄,当初郭子仪忠于旧室,对于周钧的态度暧昧,并非坚定的支持派,造成封常清、柳载等人不喜郭子仪,这也造成郭子仪之侄郭昕,多年未得重用,只是累功成了瀚海军的军使。
这一次,周钧从安西调动军队,安西节度使柳载,本来想举荐曾经参加过怛罗斯会战的老将邓兴作为主将。
但周钧却指名点姓,让郭昕成了主将。
抵达凉州的第一日,郭昕铠甲未换,衣袍未理,带着军中副将和判官,直接赶去皇城枢密院。
第一次看到这位史书中、被称作安西最后一任节度使的将领,周钧在感慨之余,也有好奇。
孤军在西域奋战四十年,没有外援,甚至连朝廷的增援信都不曾看到,就这样苦苦与吐蕃人作战,直到战死,都一步不曾退后,这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见郭昕还单膝跪地,周钧开口道:“起来说话。”
郭昕沉声道:“谢陛下。”
看清郭昕的长相,周钧有些意外。
与郭子仪的长身英武不同,郭昕生的虽然高大,但是不苟言笑,脸孔有些黝黑,人也有些木讷。
旁人问他什么,他就答什么。
言简意赅,绝无废话。
周钧问郭昕:“随军长行的武备,可都带来了?”
郭昕:“火炮、火药、战马,皆有阚册,除此之外,陛下交待的六千火枪,已经全部运到。”
周钧:“朕交待的训练,可完成了?”
郭昕:“人、马、甲、火枪,四位一体,可以实战。”
周钧说了一声好。
见枢密院中的其它人,都是一脸疑惑,周钧说道:“安西北庭的三万军队,大多都是骑军,其中有六千骑兵,最为特殊。他们舍弃马槊等长兵,而是配备了燧发枪和马刀。”
封常清听到这里,开口问道:“陛下是想令骑兵携带火枪,作为步骑兵来使用?”
周钧点头:“骑兵携带火枪,遇敌时下马列阵,射击完成后再上马撤退,完成装填后,再次迂回靠近射击。由于骑兵火枪发射时,硝烟弥漫,而且声若炸雷,形同龙吼,朕给这些骑兵,取了个名字,叫做龙骑兵。”
封常清先是默念了两遍龙骑兵的名字,接着说道:“龙骑兵之名,倒也恰如其分,但是陛下有没有考虑过,火枪准心不足,需要将敌人放近之后,才能形成杀伤。万一敌人发现龙骑兵靠近,以弓箭还击,又该如何?”
周钧向封常清问道:“军中弓手,多少步内,可形成杀伤?”
封常清:“寻常弓手八十步内有准头,上佳弓手在一百二十步(180米),可以做到十射中九。”
周钧:“就算敌军弓手的射程,全部是一百二十步吧。装载颗粒黑火药,又有定式装药器的燧发枪,在五十步内有一定准头,但是弹丸的有效杀伤射程,最远可以达到三百步(450米)。”
封常清还是不大明白:“火枪五十步内有准头,超过这个距离,即便飞的再远,威力再大,也失去了命中率,到头来也没有用啊?”
周钧笑道:“一把火枪,如果超过五十步,的确会失去准确率,但如果是上千把火枪,对准三百步距离的密集敌阵,采用集中射击,又会造成多大的杀伤呢?”
封常清恍然大悟,周钧的意思,是用密集射击,来弥补火枪准头的不足。
试想,四百米外,有数千名列阵的敌人,他们彼此之间的空隙不足半米。
这种时候,一颗打出去的子弹,即便失去准头,也有相当大的概率,会击中一个敌人。
更何况是上千把火枪一起射击呢?
周钧继续说道:“而且,你们想想,弓手射箭时,为了追求射程和杀伤,箭矢大多采用抛射。箭矢从空中落下的时候,杀伤范围只有一个较小的区域。”
“但是,火枪不一样。它射击时,所使用的是平